“神六”出征前中國國防報記者專訪“航天英雄”楊利偉——
我這次沒有參加飛行任務,最重要的是從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來考慮的
記者:你是首次執行我國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航天員。從你凱旋的那天起,戰友們就一直在猜測你是否會再次出征太空。但據我們了解,這次神舟六號任務你沒有參加航天員乘員組的選拔,為什么?
楊利偉:確實,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關注的話題。我前些天上網,發現還有網站在搞競猜,請網友們猜測我上不上。一些網友說,楊利偉有飛天經歷,執行任務會更有把握。大家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吧裎濉笔罪w成功后,我曾經說過,我們全體航天員都具備了執行任務的能力,都能勝任載人航天任務。所以這次派其他戰友來執行這個任務是順理成章的。至于我這次沒有參加飛行任務,最重要的是從整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來考慮的。我國載人航天要實現“三步走”戰略,以后的飛行任務還很多,應該讓更多的戰友有飛行經歷。這次“神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銜接,在載人航天工程下一步的航天員出艙、交會對接等任務中,還需要更多有飛行經歷的航天員來參加。所以應該把這次寶貴的機會留給更多的同志來嘗試。我想,因為其他同志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務,所以由誰來執行任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任務完成好。
僅北京市就有4萬多名中小學生自發給我們航天員大隊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寫慰問信……
記者:你是什么時候被確定不執行這次任務的?這兩年你主要在做什么?
楊利偉:這個決定比較早。這兩年,我在參加航天員常規訓練的同時,與工程科技人員進行交流,就火箭和飛船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請科技人員進行研究和改進。在平時的訓練中,我結合首飛的實踐,與戰友們交流自己的經驗和體會,讓更多的同志來分享。我還參加了很多社會活動。包括我和大中小學生座談,我感覺也是很有意義的。我發現,很多小孩子提出的問題非常專業,航天員回答起來都很困難。我上次到南京,有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問我有關俄羅斯下一代“航天快船”的很多知識,這是很新的信息,小學生們都知道,這讓我又意外又欣喜。還有的問我們飛船上有多少臺發動機?發動機有多大馬力?哪個發動機是干什么的?哪個是調姿的?……這些很具體的知識可能我們有些搞航天的同志也不一定能馬上答對,可有些小學生卻說得很內行。一些小學生甚至還知道我們的飛船是升力式返回,他們問飛船是多大迎角,這已經是相當專業的問題了。這次“神六”飛行前,僅北京市就有4萬多名中小學生自發給我們航天員大隊執行任務的航天員寫慰問信……這就是說,我們的工作帶動了全社會來關心載人航天事業。
太空生活,常人看來很浪漫,但對于航天員來說是一種工作
記者:兩年前,你是一個人完成首次太空飛行的,這次神舟六號是兩人多天。你認為這種變化給航天員帶來哪些新挑戰?航天員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楊利偉:在技術上,“神六”與“神五”相比有改進,所以我們說“神六”不是“神五”的重復。這次飛行任務的核心意義就是為后續任務做準備!吧窳焙教靻T在操作上與“神五”有所不同,主要是增加了一些太空生活上的自我照料與空間科學實驗。航天員在太空生活,常人看來很浪漫,但對于航天員來說是一種工作,因為太空環境與地面不同。在地面喝水,拿起杯子就可以喝,但是在太空喝水就要有好幾個環節,有一定的程序。在食物上也有不同,我當時吃的食品都是速食的航天食品,這次航天員的食品就豐富多了,也可以加熱了。總之,航天員在生活上會更便利更舒適,這也是我國航天技術進步帶來的。另外,這次航天員要進入軌道艙,這也是“神五”沒有做的,雖然“神五”也具備進軌道艙工作的能力,但因為是首次飛行,又是一個人執行任務,因此,沒有對這些功能進行驗證。這次“神六”飛行航天員要進行艙門的操作以及軌道艙的一些設備操作,增加了工作量和操作難度。但無論如何,作為航天員,飛行是我們的工作,是社會對我們的一種分工。
當我進入太空時,感到人類確實很偉大,同時我又感到個人很渺小
記者:這兩年來,大家還常;貞浧鹉阍凇吧裎濉憋w船上寫在飛行手冊上的一句很經典的話:“中國人來到太空了!”也常;貞浧鹉阍谥憟稣f的一句同樣經典的話:“我為祖國驕傲!比缃瘢愕膬晌粦鹩殉稣魈,你對當年曾經說過的這兩句話有什么新的認識?
楊利偉:當我進入太空時,特別是剛剛進入軌道,往外面看的時候,感到人類確實很偉大,能把這么幾噸重的鐵家伙送上太空。但是,同時我又感到個人很渺小,一個人在茫茫宇宙中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我這兩種感覺始終是交織在一起的,前者讓我為祖國自豪,為中華民族驕傲,后者讓我的頭腦始終保持冷靜。我想,作為航天員,他一生當中,這種辯證的感覺可能在首飛的時候最強烈,哪怕以后再有飛行的機會,F在,一些電視片播放我出征時報告的鏡頭,每當我看到這些畫面,心情都難以平靜。好像現在看這些畫面,比當時感受更深刻。這次又有兩位戰友去執行任務,我想他們的感受會和我一樣,他們也是第一次飛行。隨著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會有更多的人進入太空,無論是哪一次、哪個人,我想都會有這種感覺。
我們用計算機重復了“神五”的選拔,很有意思,選出來的航天員還是我
記者:你當年飛天回來,中國科學院一位領導曾經說:“楊利偉選得太好了,太準了!”在這次航天員選拔中,當初選拔你的經驗以及你首次航天飛行的經驗,給專家們什么樣的啟發?
楊利偉:當時,我是由評委投票選出來的!吧窳焙教靻T的選拔,加入了計算機輔助手段,評委不給任何一個航天員個人打分,而是針對專業訓練、心理、身體、綜合素質這些項目按比例打分,只對項目不對人,然后輸入計算機,讓計算機打出最后的分數。用這套選拔方式把“神五”的選拔又重復了一下,很有意思,選出來的還是我。這說明我們這套選拔方式是科學、可靠、公正的。今年,我主管航天員訓練之后,提出了“操作零失誤”的概念。我對航天員講,我們所有人都經過了單獨執行任務的訓練,現在兩個人來執行任務,就更不應該出錯誤。這里還有一個變化,就是教員要發證上崗,考航天員之前先考教員,確實勝任教員資格才能任教。我們這次選拔,還把心理穩定作為一個考察的大項。人在應激狀態下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反應,但是我們要求航天員要有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就會影響飛行操作。此外,我們還給航天員開了一些新課,比如藝術欣賞、回答媒體提問等等。航天員不可能事事通,但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如果能在其他方面掌握得更多一點,這也是必要的。
作為航天員來說,我們是站在無數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無數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的肩膀上
記者:上次“神五”飛行,很多專家評價“不是一般的成功,而是相當成功;不是一般的完美,而是相當完美”。這次“神六”飛行,你預測會怎么樣?
楊利偉:載人航天飛行是科學試驗,是一個逐步完善的過程,成功不等于成熟。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剛剛起步,前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吧窳北取吧裎濉边要好,這是我們的技術在進步,當然,也可能還會有不完善的地方,這都是正常的。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在訓練中,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次在模擬中預想,只要能想到的,我們都在上萬次地預想,這就是有備無患。
在載人航天飛行中,前一次的飛行對于后續的飛行在查漏補缺上有很大意義。當時“神五”起飛,進入軌道的時候,火箭的頻率和我的心臟產生了一點共振,感到很不舒服。我反映了這個情況后,火箭系統就進行了一些改進。大家都說“載人航天事業是皇冠,航天員是皇冠上的明珠”,這是因為有航天員直接參與了飛行,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航天員。作為航天員來說,我們是站在無數前人的肩膀上,站在無數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的肩膀上,有了他們的鋪墊和托舉,我們才顯得與眾不同。
載人航天事業肯定有風險,航天員要掂量這個險能不能冒,值不值得冒
記者:“神五”飛行中,你鎮定的心理素質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這次“神六”飛行的兩位戰友能不能像你一樣出色?
楊利偉: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坐在飛船上,心理如果還像我們現在聊天這樣平和是不可能的。我在空軍時的一次飛行中,發動機空中停車,回來之后地面的同志讓我停幾天再飛,我說不用,很快就又起飛了。但是,上天之后,再聽發動機的聲音,總覺得不對勁,這就是心理影響。載人航天事業之所以難,就是因為有人的參與,人命關天,肯定有風險。航天員心理素質的好與差,實際上是要能掂量出來這個險能不能冒,值不值得冒。我們航天員都是來自空軍的飛行員,多多少少都在飛行中經歷過一點意外情況。像聶海勝,在飛行中他還跳過傘,飛機就墜毀在離他不到100米的山溝里。一般來說,跳傘的飛行員后來幾乎都停飛了,海勝不但繼續飛行,還當上了航天員,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很多人曾問我:“火箭發射的時候你心理為什么這么穩定?”我承認有一部分素質是與生俱來的,但是大家不要忘記,我是飛行了15年之后才來當航天員的。我想其他航天員戰友的經歷也大致和我一樣,我們經歷過很多心理的磨煉。
這次“神六”我不上了,但我不是局外人,我有責任把一些細節告訴戰友們
記者:這次神舟六號飛行期間,你的角色或者說任務是什么?
楊利偉:這次“神舟”飛行,我的任務是飛控,在指控大廳有我一個崗位,主要是負責對航天員的指揮,另外還負責對航天員進行技術和心理上的支持。費俊龍和聶海勝到發射場之前,我也和他們作了交流,結合我上次飛行的經驗,把一些技術上需要提醒他們的問題又“捋”了一遍。比如飛船出現什么聲音是正常的,這個有必要事先告訴他們,因為上過天的中國航天員目前只有我一個人,我有責任把這些細節問題告訴戰友們,讓他們有心理上的準備。我對他們說,“神五”任務中我們是戰友,也是競爭對手,但不是人和人在競爭,而是因為有了這項任務,才引起我們的競爭。選拔不就是競爭嗎?這次“神六”我不上了,但是我不是局外人,我有責任給他們講一講在細節上應當注意的事項。臨發射前,我還要把應注意的細節給他倆叮囑一遍。
費俊龍和聶海勝都非常優秀,配合也非常默契,在天上他們會同舟共濟
記者:你和航天員戰友朝夕相處,請你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入選航天員乘員組梯隊的幾名戰友的情況。你怎么評價他們現在的狀態?
楊利偉:當年我執行“神五”任務回來,反復說如果我的戰友們上天飛行,他們會和我一樣的。確實,這次入選執行“神六”任務的3個乘員組都是非常優秀的。費俊龍和聶海勝在“神五”選拔時都在前5名,海勝還進入了首飛梯隊。費俊龍曾經當過飛行學院的教員,他的飛行時間在我們14個人中是最長的,身體素質也很好,從入伍到現在一直是甲等,訓練非常扎實,操作技能特別突出。聶海勝給大家的印象是話不多,非常穩重。他們搭配在一起,可以從技術上互補。他倆的配合也是非常的默契,在天上他們會同舟共濟。我們這次選拔,一共是4次考試,筆試、口試、面試,他們的成績都排在前頭,所以他們兩個成為乘員組的第一梯隊。
劉伯明和景海鵬這一組也很出色,特別是劉伯明的外語掌握得很好,景海鵬的組織協調能力挺強,這么多年的考試都是名列前茅。翟志剛和吳杰這一組也不錯。翟志剛是“神五”的第一備份航天員,他很聰明,很活躍。吳杰是教練員兼航天員,能進入到前6個人中,也是很不容易的。當時他到俄羅斯學習,是作為教練員來培養的;貋砗螅麍詻Q要求當航天員,一直跟我們訓練。
當年我去飛行,海勝和志剛幫我穿航天服的時候眼圈都是紅的,胡主席跟我告別轉身時眼眶里充滿了淚水,在場的很多老科學家也是淚流滿面
記者:戰友情,是軍人情感世界中一種特殊的感情。在遠離地球的太空軌道,這種戰友情在幫助航天員執行任務中有什么作用?
楊利偉:戰友之間的感情確實是真摯的,我們一起生活這么多年,互相在一起的時間比陪伴家人的時間還長。所以這次兩名戰友去飛行,我們難免要牽腸掛肚。當年我去飛行,其他戰友也是這樣的,海勝和志剛幫我穿航天服的時候眼圈都是紅的,那一幕讓我永遠難忘。所以這次發射,我要到發射場去,一直陪伴他們,把他們送到發射架上。說到這種依依惜別的感情,我們軍人之間的感情與全國人民也是相通的。我上次飛行,胡主席跟我告別轉身時眼眶里充滿了淚水。當時在場的很多老科學家,也是淚流滿面,那種場景非常震撼人心。我想,我們每一名航天員去執行任務,身后都有無數火熱的目光,這種深情厚誼會陪伴我們遨游太空,成為我們戰勝一切艱險的力量源泉。
載人航天事業像宇宙一樣無垠,把名字留在這個史冊里非常光榮
記者:從人類航天史上看,很多航天員都不只一次出征太空。你作為中國飛天第一人,今后還會不會再次飛向太空?
楊利偉:是的。像俄羅斯的格列奇科曾經3次出征太空,斯特列卡洛夫曾經4次出征太空,最多的一位宇航員已經上天6次了。美國第一位宇航員約翰·格倫,1998年在他77歲的時候,還乘“發現”號航天飛機重返太空,成為世界上最年長的宇航員。載人航天事業永無止境。人總是會老的,但是載人航天事業像宇宙一樣無垠,把名字留在這個史冊里非常光榮。我們今后還要出艙做太空行走,以后還會登月,更長遠的還有星際飛行。假如以后有機會,我去飛行是沒有問題的,我也很向往這個事業。我前一段到俄羅斯,一些朋友也問我想不想和他們一起飛行?我愉快地接受了他們的邀請,說我愿意和世界上各個國家的同行一起去執行航天任務。那位6次上天的航天員,現在在俄羅斯空間站上當指令長,我上次跟他還對了話。
記者:你現在是否還參加航天員訓練?你的身體狀況怎么樣?
楊利偉:常規的訓練還參加,但是與以往相比少一些。我的身體狀況還不錯,前一段時間考核,我的成績還比較靠前,要是參加“神六”選拔的話,進入乘員組沒有問題,肯定是排在前三名。我們訓練的離心機,負載是8個G,要持續40秒,俄羅斯才6個G,做30秒。我當年做這個訓練,每一次都是優秀。去年我們訓練這個課目,很多同志說楊利偉你不用做了,要不就做4個G,打個折。我說沒問題,和大家一樣做,結果做下來還是優秀。
記者:你將在發射塔下揮手為戰友壯行。費俊龍、聶海勝即將乘坐“神六”飛船升空,遨游太空,你現在想跟他們說些什么?
楊利偉:祝福吧,這個話其實不用我來說,全軍官兵和全國人民都在祝福他們,等待著他們凱旋!
(來源:中國國防報;李選清 趙波 張鋒 武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