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冠軍輸了、世錦賽冠軍輸了、九運會獨得7·5枚金牌的遼寧隊至今才獲1枚金牌、內蒙古男柔也歇了……十運會柔道賽場可謂“冷門迭爆”。
為輸者嘆息、對結果質疑,這是人們對“冷門”的最直接的反應。事實上,“冷門迭爆”才是比賽,“冷門迭爆”才更精彩。
人們早已習慣“論資排輩”:你是奧運冠軍,在全國比賽當然要拿金牌;上屆你們隊得了7·5塊金牌,這次至少也要拿上五六枚吧;你是無名之輩,怎么會得第一……如此說法,乍一聽來,還蠻有道理,但再推敲,卻發現這恰恰違背了比賽的初衷——用實力說話。
不可否認,“奧運冠軍”、“傳統強隊”等等這些頭銜絕對是靠實力拼來的,但不要忘了,這代表的只是過去、曾經的輝煌,而不是現在。現在到底如何?只有比了才知道。
事實上,猜不到結果的比賽才是有味道的。就拿10日進行的女子52公斤級的柔道比賽為例,賽前,人們紛紛預測著金牌得主到底是“奧運冠軍冼東妹”還是“世錦賽冠軍李營”?山Y果是,天津選手時俊杰以漂亮的“一本”封后!罢婢剩辟惡髧遗e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宋兆年說,“奧運冠軍、世錦賽冠軍都不能奪冠,這次女柔比賽的水平絕對是國際級的!
再換個思維來看“冷門迭爆”。十運會除了是一次全民的盛會外,它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選秀”的一次重要比賽。北京奧運會上,中國女柔要想再續輝煌,中國男柔若想改變“零”獎牌的歷史,發掘大批“新人”是第一要務。怎樣發掘“新人”?“冷門”產生是最好的方式。
“2008年北京奧運女柔52公斤級的選手又多了位后備,”這是宋兆年對時俊杰奪冠時最直接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