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0日電 79歲的華裔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再次回到故鄉,19日在復旦園講述他對科學的理解和看法。聞訊而來的中學生和大學生,早在李政道到來前,就把會場擠得水泄不通。
據《新聞晨報》報道,19日李政道上臺后的開場白,即贏得場下的親切感——“我生在上海,上海是我故鄉,故鄉的復旦今年百歲,實是莫大的喜事,今日與各位共慶復旦大學和E=mc2百年大壽。”聽眾頓時報以一片掌聲。
談到愛因斯坦百年,李政道又回憶了他與這位科學巨人的緣分。他說:“愛因斯坦1922年剛到上海,就收到瑞典的正式通告,說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當時上海的《大陸報》第一時間登載了這一消息,我的叔叔李俊英就是大陸報的負責人之一。”愛因斯坦與李家的緣分在30年后延續。“1952年,我和楊振寧合作寫了兩篇統計力學的文章,愛因斯坦看過后,請他的助手找我們詢問,是否可以和他討論,我們立刻說,當然可以。我們走到他的辦公室,他的桌上就放著我們的文章。”說到這些時,50年前的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李政道至今記得,愛因斯坦的英語帶有相當重的德國口音,他的手很大、很厚、很溫暖。
在演講上,李政道講起自己當初建議建10個博士后站的經歷。他說,他提出這個建議后,鄧小平對此表示贊賞,還說,建10個太少,要建就建立上百成千個流動站。“現在,我欣喜地看到已經超過千個甚至更多的博士后站已經建成,并培養了大批人才。”最后,李政道還祝愿博士后“后輩必能居上”。
記者注意到,盡管年近八旬,李政道整個演講的思路相當清晰,講到有趣處,屢屢響起聽眾的笑聲和掌聲。擠滿現場的聽眾幾乎無一提前退場,連幾位白發蒼蒼的老師也席地而座,認真聽大師的精彩演講。
到了提問的環節,有學生問及李政道對“神六”發射的看法時,他語音一亮:這是全世界華人的驕傲。同時他也理智地分析,今日科技的成功,完全立于上世紀基礎科學下的工夫,他們的關系是魚與水的關系。言下之意,勸誡所有學生要學好基礎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