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4日電 據《金融時報》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發布“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5年秋季報告。報告預測,2005年GDP增長率將達到9.4%左右,正常情況下,明年GDP增長率可以保持在9%左右。
報告指出,由于2005年宏觀調控措施在減緩價格水平上漲壓力方面產生了明顯效果,各項價格指數,特別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社會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率都從2004年的水平逐漸下降,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因此,在目前情況下,中國不會出現通貨緊縮。
報告稱,目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進入了較高經濟增長、較低價格上漲的合理區間,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處于改革開放以來最理想的發展階段。但報告也提示必須密切關注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某些部門出現了生產能力的過剩現象。其中,鋼材、鋁材、水泥等在前幾年投資過度擴張的部門都出現了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價格下降的現象。煤炭近來也出現了過剩和價格下跌的情況。電力供求缺口逐漸縮小,估計2006年電力供求可達到基本平衡,2007年會出現過剩;國際市場原油價格上漲,國內成品油供求緊張。報告認為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解決石油問題:一是準備應對高油價長期持續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局面;二是要積極穩妥地加快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外市場價差對國內市場的沖擊。
報告稱,對外貿易不平衡狀況加劇,負面影響值得注意,因為:第一,外貿順差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內需減弱的問題;其次,在全球貿易量增長不足10%的情況下,中國出口增速超過30%,勢必引起各種貿易摩擦數量和數額的上升;再次,中國的外貿順差過于集中在若干大國和地區,使摩擦的性質更顯嚴重,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政策,報告提出了以下措施:既要防止反彈,又要防止出現過度回落,重點是防止投資反彈;正確處理好投資與消費的關系,重點是大力促進消費需求;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重點是適時適度進行政策調整;“十一五”開好局,重點是防止盲目上項目。 (記者 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