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日前,在中國青島進行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牽動著全球鋼鐵相關企業和人士的神經。事實上,中國不僅對鐵礦石的價格有影響,對銅、鋁等世界制造工業基礎性礦產資源的價格也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
中國需求日益凸現
現在,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已遠遠超過日本,居世界首位。在銅業方面,目前美國,西歐和日本的份額已經下降至40%以下,中國需求則高達20%,中國已經在世界銅需求中占據主導地位,銅的價格也比前幾年翻一番。
北京長城偉業期貨研究員張天明表示,“銅的價格從以前的1、2萬元/噸漲到現在的3.7萬元至3.8萬元/噸,翻了一倍;鋁的價格從2002年的1.3萬多元/噸漲到現在的1.7萬多元/噸,漲了50%多,中國因素是最大因素。”他指出,中國現在成為了世界加工廠。粗放型增長方式和高耗能企業的不斷增加,致使中國對銅、鋁和鐵及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這也是這些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的重要因素。
宏觀調控影響有限
中國市場對世界礦產資源的價格產生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大連北方期貨公司研發部經理楊軍表示,“中國(對價格上升)拉動作用明顯,已經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需求也逐年提升,所以鋁、鐵、銅的價格不斷上漲,如果中國的需求不行,這些資源的價格肯定會下落。”
張天明分析說,中國對經濟增速實行宏觀調控,控制經濟的過速發展,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依然達9%以上,并且中國的宏觀調控并不意味著商品價格的下降,只是讓商品價格平緩增長。沒有跡象表明中國的需求有下降趨勢,銅、鋁、鐵等原材料的價格還是有向上漲的趨勢。
此外也有業內專家指出,世界的能源,特別是鐵礦石等資源是由于世界產業分工的需求轉移到中國而已,因此,中國并不是許多世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外國機構如何判斷
國際能源機構(IEA)稱,在未來的30年中,中國的能源需求將占世界新增能源需求的20%。IEA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將從目前的每天不到200萬桶猛增到每天接近1000萬桶。這相當于中國國內石油需求量的80%以上。
10月13日,標準普爾發表了一份關于高能源價格重大影響的特別報告,該報告在《中國經濟加速,全球油市系緊安全帶》一章中指出,在未來的20年里,由于中國要不斷滿足高速增長的工業和居民對能源的需求,能源壓力將繼續增加,標準普爾認為中國是造成國際能源價格飛漲的原因之一。
此外,在全球各類礦產資源供應商的投資計劃當中,中國的增長需求情況的變化已成了其要考慮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中國如何應對將來
可以看出,中國對各類礦產資源的需求將越來越大,那么,中國如何更好地保障自己的資源供給呢?
“中國要像日本一樣走出去收購,日本無礦,用國外資源來發展本國經濟,美國也是大量利用國外資源,中國遲早要走這條路,并且是完全可行的。”楊軍分析說,中國的人均礦產資源并不豐富,中國探礦能力和開采能力有限,自身潛力較小,所以充分利用國外資源是完全必要的。楊軍同時表示,中國經濟要適中地發展,控制好需求,經濟才不會受到資源價格大幅波動的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副會長王恭敏表示,中國政府應當增加對大型勘探項目的直接投資,建立風險投資基金,并對到境外尋找銅礦的中國企業擴大信貸額度。
張天明分析說,首先中國必須走節能之路。必須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高耗能的增長方式轉變成集約型低耗能的增長方式。發展替代能源,啟動生物能源,并在能源價格高漲的時候加大國內煤礦資源和東海、南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的勘探、開采力度。張天明認為,中國還必須有意識地調整經濟結構,減少高能耗工業,并有相當數量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儲備,這樣才能滿足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傅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