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過電視,但衣著樸素的方琴走在浙江大學校園里,絲毫不引人注目。方琴喜歡這種安靜的氛圍,并把它歸功于“浙大不是個商業氣氛很濃的地方”。就是在這個不太有商業氣氛的學校里,方琴創造了一個“快樂兼職”的典范:學業不落,月薪過萬,這也讓這個研二女生找到了職業方向。
10月,方琴和同學張朗峰合作的《我兼職,我快樂》一書出版了。他們結合自身的兼職經歷,并走訪10多個校園兼職“牛人”,希望傳遞一個信息:大學生活完全可以自立自強。
大學兼職族群像
在各高校的BBS上,“交易板塊”都是每日的熱門。IT用品、衣物、書籍、化妝品甚至各種食品,張朗峰說“在這里可以找到一切想要的東西”。這些打著校園代理旗號的賣家,都是做兼職的大學生。
日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提供的一項針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33.9%的人從事過校內勤工助學工作,從事多種校外經濟活動的人則達到59.2%。兼職似乎已經成了大學里的一個普遍現象。
但有關兼職的爭議也不少。“有的老師在招收博士碩士生的時候,會明確表示不希望你做兼職,希望你把精力都投入到學習中去。”張朗峰說。有位老師的“算賬法”更讓他們印象深刻:“你們做家教,一共花去×××時間,賺到×××××錢,但如果你把這些時間都用于學習,畢業時絕對能找到一個好工作,讓你一下子把錢賺回來。”“就算不做兼職,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張朗峰對此持反對態度,“兼職,對經濟貧困的學生來說,是面對現實的第一有效方法;對經濟無憂的學生來說,是自我獨立精神的體現。兼職本身沒錯,重要的是,如何正確地兼職。”
方琴給兼職大學生總結出了三種模式。
第一種,堅守核心型。方琴在訪談中碰到一個貧困生,生活非常節儉。但他堅守學業核心,即便是兼職也要找與學業相關的,比如做助教、學術會議接待等。
第二種,過度兼職型。一些同學通過兼職改善經濟條件后嘗到了甜頭,就讓兼職成為生活的全部。有個讓張朗峰印象很深的同學,“原本家境也不好,為了改善生活,就身兼數職。現在雖然新衣服有了,手機也配了,但也繳了很多重修費”。
第三種,游刃有余型。這種人介于前兩者之間,“會賺錢,用不多的時間賺取的錢可以滿足開支需求,同時把大量的精力投入于學業”。
快樂的兼職經歷
方琴和張朗峰的兼職經歷,其實與普通大學生無異。
張朗峰的第一份兼職是家教,缺乏經驗使他半途而廢。后來他在一家營銷公司找到兼職企劃工作,一個月大概有較穩定的幾百元收入,此外,還需要有各種短兼職來滿足生活開支。他做過家教中介,在報上登家教廣告,雇兩個同學接聽電話,然后把家教信息賣給同學收取中介費,“一個暑期下來,收入也挺可觀的”。標價20元的非專業課教材,他在期末考試后以5元回收,新學期開學再10元賣給下一屆同學,幾百本一下子就銷完了。就是這樣,張朗峰不僅可以自食其力,還可以給上學的妹妹寄生活費。
方琴靠自己不錯的英語水平,做過口語陪練,又到師兄的翻譯中心做過業務管理。在聯系客戶的過程中她捕捉到一個信息:中小企業需要網站建設,“大企業自然不會找我們做網站,但浙江大量的中小企業卻是很好的資源”。而做網站,對本科計算機專業的方琴來說極具優勢。聯合了兩個同學,“清朗網絡工作室”成立了。價平、質優、成本低,“清朗”慢慢樹立起口碑。方琴又利用語言優勢做雙語網站,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客戶。2004年,工作室做到了50萬元的營業額。
月薪過萬的最初欣喜過后,方琴并沒有止步。“我決定給自己開啟另外一扇門,我對兼職的定位是了解企業,接觸社會”。她去找曾經做過市場調研報告的高科技公司的CEO,自薦做兼職CEO助理。一個快速發展中企業的前瞻性問題預防、調研、解決方案報告,與研發人員、生產人員等各部門溝通……方琴在忙碌的兼職中貪婪地汲取各種知識,她的想法也開始發生改變。“與客戶的接觸中發現,企業的翻譯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是目前小打小鬧的翻譯公司太多,卻缺乏高端翻譯。”方琴決定重回翻譯行業。她希望通過努力,將“清朗翻譯公司”做大。
在兼職中成長
正確兼職的第一目的是自立,但從中收獲的,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滿足。“兼職,讓你懂得書本上的道理。”讓張朗峰印象深刻的是市場調研報告。作為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市場調研報告是最尋常的作業。然而做一份真正的市場調研報告,是在兼職的時候,為一家科技公司做產品市場調研報告。了解客戶需求,描述調研過程,張朗峰和方琴等3人走了11個城市,自己去聯系目標客戶、使用者和決策者,再把有關的市場信息匯總起來擬成一份報告。這時回頭看書上的理論,3人同時發出“果然如此”的感慨。
較早地接觸社會,經歷挫折,積累經驗,兼職的另一好處是培養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樂觀心態。方琴說,這也是促使他們計劃寫書的主要原因。“兼職時不可避免要經歷失敗,但也一定會得到長者的悉心指導。”張朗峰認為,兼職的任何得失,都是最好的實踐教材。“我因此較早地學會獨立,學會珍惜自己掙的每一分血汗錢,認清自己和社會。”“是兼職讓我成長。”方琴坦言,她在大學里的每一個成功,追溯起來都是因為曾經做過的兼職。“如果沒有做過翻譯兼職,我的外語不可能像現在這么專業,更不可能到國際會議上去用英語介紹我的研究,并因此獲得出國交流的機會;如果沒有創建一個企業網站的團隊,我就不可能對團隊管理和分工協作有心得;如果沒有到公司做兼職的總裁助理,就不可能得到那么多優秀人士的悉心指導”。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林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