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9日電 據東方早報報道,上海的房貸正隨著天氣一起進入“冬天”。據截至10月底的統計,滬上中資銀行個人房貸余額已經連續4個月出現負增長,10月份的負增長達到了創紀錄的23億元。而隨著投資客房貸按揭的銳減,以前動輒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貸款客戶已成鳳毛麟角,滬上一些銀行已不得不放下身段,接待貸款僅1萬元的房貸客戶。
記者8日得到的權威統計數據顯示,滬上銀行個人房貸余額在今年6月份還實現了35.89億元的增長額,但進入7月份后,近乎“雪崩”的負增長便開始了,當月比上月少增8億元,隨后便一直“跌跌不休”,8月少增17億元,9月少增18億元,加上10月少增的23億元,已經累計“縮水”66億元。
滬上某國有銀行黃浦支行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銀行房貸下跌主要有兩大原因,首先是樓市成交量的大幅下降,導致銀行房貸量的縮水。另外,今年一季度以前,銀行房貸的主力是投資客,而投資客都是盡量利用銀行資金炒房,從銀行貸款動輒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
“現在成交量本來就少,再加上購房者以自住客居多。自住購房者貸款是能少貸就少貸,再加上公積金貸款限額放寬至30萬元,自住客購房都是先貸滿公積金貸款,再申請商業貸款,我們現在接待的客戶很多就只貸幾萬元。由于銀行規定要辦理公積金貸款,最低必須申請銀行商業貸款1萬元,有的客戶就象征性地申請1萬元的銀行按揭。”該負責人向記者大倒苦水,辦理1萬元房貸所得的利息收入幾乎還不夠成本。
房貸的負增長不但使滬上銀行今年的房貸增量指標“泡湯”,而且直接影響了銀行房貸一線工作人員收入。農行上海分行一位人士透露,在去年,不少房貸業務員一個月光獎金就能拿兩三萬元,而現在卻只能拿比工資多一點的收入。
一位房地產金融專家表示,“房貸的大起大落,給商業銀行敲響了警鐘,銀行不能過分依賴于某一業務。銀行應該有長遠的眼光,建立合理的資產結構,只有這樣才能從容應對經濟周期起伏和行業變化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毛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