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6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有關部門透露,今后5年-10年,中國將以陜西、山西、云南和內蒙古為基地,加快推進煤炭的液化戰略,以減少對國際市場石油產品的依賴,緩解燃煤引起的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中國政府將在“十一五”計劃期間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盡快在煤炭轉化和發展替代能源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
今日出版的《新京報》載文指出,中國提高煤炭附加值的煤炭液化技術取得實質性進展,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已開始向規模生產轉化。國內首家試點企業,神華集團的神華煤制油示范工程第一期工程現在已經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預計2007年投產。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范維唐14日在全國煤炭工業科技大會上透露,中國煤制油核心技術攻關取得實質性進展,煤炭直接液化技術已開始向規模生產轉化,間接液化技術完成了工業性示范。 昨日從珠海三金煤制油有限公司獲悉,該單位主要承辦的煤制油的熱溶催化工藝方法,于11月10日通過鑒定。這一工藝方法將使煤制油成本和原料兩大難題迎刃而解。
目前不少企業已經投身于煤制油工程。據央視前天報道,神華煤制油示范工程第一期工程現在已經完成了工程量的30%左右。據神華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玉卓介紹,因為這工程都建設在礦區或坑口,所以煤的價格相當便宜,按照100到150元一噸煤,3噸煤生產一噸成品油,每桶汽油的成本大約30美元。
昨天從目前正在進行煤制油項目建設的神華煤制油有限公司了解到,神華煤直接液化項目總建設規模為年產油品500萬噸,分兩期建設。首條生產線將于2007年7月建成,2010年左右建成第二條生產線。計劃總投資額2000億元人民幣、年產3000萬噸油品。
神華集團除在內蒙鄂爾多斯的示范項目之外,還將在陜西、寧夏再建兩個更大規模的煤變油項目基地,預計到2010年,我國用煤炭生產的石油至少將達到每年1000萬噸以上。
文章指出,自去年8月,中國第一個煤制油工業化裝置在內蒙古開動建設以來,受國際油價連續上漲的刺激,中國目前“煤制油”項目的發展日益紅火,當前,幾乎在每一個有煤炭規模化生產的地方,政府和企業都在謀劃上馬“煤制油”項目,許多地方都在試圖將“煤變油”項目列為“十一五”規劃重點發展項目。國內的大型煤業集團很多都進行了“煤制油”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大部分項目已提交了“可研報告”或者“預可研報告”。
據業內人士估計,中國目前在建和擬建的“煤變油”項目已達1600萬噸,計劃投入的資金額高達150億美元。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指出,“煤制油”是一種老技術,早在二戰時期的德國就是依賴這種技術來彌補石油的緊缺,后來南非因為種族問題受到石油禁運,才大力發展“煤制油”技術。據了解,美國、歐洲、日本等國也掌握著這種技術,但是“煤制油”只是在沒有油的情況下的一種選擇,像美、歐、日本等地就一直沒有啟動“煤制油”。中國油價與國際市場接軌后,能源行業將受國際市場影響越來越大,把“煤制油”等相關替代能源作為一種科研投入和能源戰略中的戰略儲備是合適的,也是迫切的。
針對眾多地方上馬“煤制油”項目,昨天神華煤制油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在技術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中國“煤制油”產業仍屬于高風險投資行業。據介紹,目前的“煤制油”成本仍很高,迫切需要相關配套的優惠政策。
該人士同時指出,神華的“煤制油”產品在推廣銷售方面面臨著很大困難,而且項目面臨著國際原油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而“煤制油”項目從立項到生產大約需要5年時間,5年后如果國際油價跌破每桶20美元,“煤制油”項目將全面虧損。
據了解,國際上煤變油項目運行效益的通行法則顯示,即只要每桶原油的價格在22美元-28美元之間,煤變油就能保本運營。
此前,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提出,煤變油在中國發展不具備可行性,以一種稀缺資源去替代另一種稀缺資源,是要付出代價的。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也曾表示,煤也是國家的一種資源,雖然煤炭資源比較豐富,但仍應該給予保護,“煤制油”的成本相對于原油進口仍然較高,盡管神華集團定價為25美元一桶,但這種定價仍取決于煤炭價格,一旦煤炭價格上漲,“煤制油”的價格將隨之上漲。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神華在計算成本價時煤炭價格只按每噸100元介紹,但目前市場煤價卻在400元左右,如果沒有具備像神華那樣的資源優勢和價格優勢,很難在煤制油行業立足。
對此,神華方面表示,煤制油是高風險和戰略性的投資項目,國家應該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為企業規避風險考慮,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不僅可以支持產業發展,還可以平抑風險。據悉,按照最新的規定,煤制油規模50萬噸以上項目必須報國務院審批。正由于風險大,2004年9月,神華集團與保險公司簽訂了總額達75億元人民幣的保單。(記者 王冰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