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18日電 在“2005中國地產金融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對中國房地產業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系統的現狀表示了相當的憂慮:目前中國房地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在70%以上,由于房地產融資方式沒有形成風險分擔機制,房地產公司的負債主要來自于銀行的間接融資。因此,“如此高的負債率一旦出現市場風險,將給銀行帶來巨大損失。”吳認為,銀行承擔房地產開發的風險應該有限度,否則會危及金融穩定。
今日出版的《市場報》載文指出,房地產業與銀行業的高度關聯性,讓銀行業在國家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時,遭遇前所未有的尷尬。銀行如果響應國家政策,對房地產業收緊銀根,就可能使一大批房地產項目無法順利完成,而銀行此前投給房地產商的貸款將變成不良貸款;銀行如果不收緊銀根的話,在房地產虛假繁榮下掩蓋的供需失衡,又很可能加劇房地產業泡沫的破滅,風險同樣要由銀行來承擔。形象點說就是:借著前幾年鼓勵房地產發展的政策,房地產業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挾持著銀行業踏上了同一輛向前飛奔的戰車,兩者已然成為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
如何醫治房地產融資高度依賴銀行這個疑難病癥?吳曉靈開出的藥方是:“拓寬直接融資的渠道成為當務之急”。這個藥方管用嗎?不一定。銀行的風險,實際上來自于房地產業不健康發展所積累風險的轉嫁,病根在房地產業身上。因此,醫治這個病的關鍵,在于對中國房地產業現狀的準確判斷——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是否已經使其回到了健康發展的軌道上。如果房地產業本身的發展有問題,現在急著拓寬直接融資,只不過把集中在銀行的風險向社會擴展罷了,風險并沒有因此消失或減少。
房地產業現在是否在健康發展?估計每個人心中都有桿秤。房價虛高,銀行和老百姓都是受害者。一旦買房人按揭交不上,銀行即使收回一大堆房子也沒用。(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