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十一月二十八日電 題:“神六”精英深情對港生,細述心曲揭秘趣聞
中新社記者 尹丹丹 張淑琴
“雖然失重環境讓生活比地面繁瑣很多,但太空生活確實非常的美……”,“人在太空中,心會變得寬闊起來……祖國和親人顯得更加清晰與珍貴”,“我們的親人、戰友,祖國和人民都伴隨著我們一起飛翔”……
今天,在香港中文大學,面對來自全港八所院校的逾千師生,中國航天雙雄費俊龍和聶海勝,以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胡世祥等多位科學家,既滿懷深情地描述了“神六”飛天前后的心路歷程與情感體驗,又以輕松幽默的語言透露了多個此次航天任務中的趣聞秘辛。
費俊龍率先“坦白”了他和聶海勝配合默契得好像左手和右手一樣的“秘密”:“不管在訓練中還是訓練后,我們倆都盡可能多地在一起”,以熟悉彼此的生活、工作習慣。“甚至發動妻子們在一起交流,共同研究我倆加強配合的方法、方式。”
費俊龍曾在“神六”飛行時“自作主張”作了四個前滾翻動作。雖然在失重狀態下做這個動作很容易,但既要小心不碰到狹小空間里的各種設備和物品,又要冒一定出現“空間運動病”癥狀的危險,為什么要翻這四個筋斗?他今日“解秘”:“因為升空第二天晚上就逐漸適應調整過來,感覺生活很愉快、輕松,所以想做些什么告訴大家。”而且,國外航天員以前在空間站曾做過前空翻,“他們能做,我們中國航天員也能做到。要讓國際同行看看,中國的航天員同樣出色。”
在回答為何選擇飛行職業和航天事業的提問時,費俊龍說,年少時啟蒙老師給他講了一個關于飛碟的故事,令他產生了到太空看看的愿望。“給兒子起名費迪,就是‘飛碟’的諧音。”聶海勝則表示,他的啟蒙老師是純樸的父母,他們從小就教導他要為國家、為人民做有益的事情。
粗線條總結時,科學家們說“神六”載人飛行成功使中國的航太科技取得多項重大突破。今天,胡世祥向大家提供了一些有趣的細節。
他說,在太空失重狀態下,原本平常的吃、喝、拉、撒、睡、身體活動等生活內容,有的會變成令人尷尬的事情,諸如排泄、排汗、人體氣味等;有的則可能極具危險性,如:細菌生長加快、身體活動多會影響飛船穩定性。這些都要科學家們設法解決。
胡世祥還透露,他們翻閱、參考了多個國家的經驗,“想了一百五十多種預案,以保證他們絕對活著回來。”
包括費俊龍和聶海勝在內,中國現有的十四名航天員是歷時兩年從全軍優秀飛天員中選拔出來的。在執行航天行任務前,他們要接受共五十八項嚴格的專業訓練,涉及三十多個學科。“一個大學生的四年課程,我們要在兩年內學完、吃透。”聶海勝說。
雖然訓練緊張而辛苦,但從費、聶今天的感言來看,這些都是值得的,他們都對太空生活的美妙以及給心靈和情感帶來的豐富感受印象至深。
“在太空看日落,那五彩繽紛的色彩美極了。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人類的偉大、科技的偉大、祖國的偉大。”費俊龍說。
聶海勝則感慨“太空是神奇的,人在太空中,心會變得寬闊起來。隨著身體的失重,許多東西會變輕、變淡,比如名和利等等”,“而人的心不會失重,另一些東西會變得更加清晰和珍貴起來,比如祖國、親人。”
飛天雙雄均表示,每當飛臨祖國上空,就格外興奮。“不管是白天或黑夜,都會不由自主地往下看,太空浩渺無邊,只有那里最讓人牽腸掛肚,因為那里有你的根。”費俊龍形容,“看到了清晰的海岸線、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看到了寶島臺灣,它實在太美了,像鑲嵌在藍色海面上的一顆綠色的翡翠。”
費、聶二人表示,在十月十二日至十七日的五天飛行時間中,忙碌的工作之余也有休閑時間,“可以看看家里的錄像,可以玩兒游戲、聽音樂、欣賞精采小品。”
費俊龍說,他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是聽音樂,“最愛聽的是我們的國歌,一聽到那雄壯的旋律,就感到有無窮的力量,去戰勝一切艱難困苦。”話聲未落,舉行此次“神舟六號航天講座──與航天員及科學見面”的中大禮堂內便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在這次歷時近兩個小時的講座上,航天員和十幾位科學家的言談多次贏得在場師生的掌聲。學生們普遍表示,能夠近距離親睹航天員和科學家的風采,感到榮幸和興奮,并對他們的風趣言談和親切作風印象深刻。
香港教育學院一名姓張的女生說,費俊龍和聶海勝以輕松的方式和大家分享太空經歷與訓練體會,使她在輕松的氣氛下加深了對國家科技水平和航天員生活的了解與認識。該院一位姓葉的學生表示,航天員奮發努力的經驗對他有所啟發。他期望自己將來成為教師后,以航天員的無私奉獻精神勉勵學生們。
中大一名三年級學生更表示,“神六”訪港代表團成員的風趣言談,改變了她過去對內地官員官腔死板的印象。
不過,學生們也略有遺憾,不只一個人覺得時間安排上有些短促,提問的機會再多些就更好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