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9日電 據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報道,11月22日,日本自民黨在紀念建黨50周年之際正式公布新憲法草案,這份“破”、“立”分明的草案讓人擔心是否將成為威脅和平的潘多拉盒子。
同現行日本憲法相比,自民黨新憲法草案的“破”主要表現在踐踏和平主義理念,刪除被視為“和平憲法靈魂”的“第九條”。
在草案中,現行憲法前言中表達日本國民和平與非戰愿望的表述被大部刪除;“第九條”雖然保留了第一項,即“永遠放棄作為國權發動的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但作為該項必要條件的“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規定已不復存在,因此將完全喪失限制日本發動戰爭的法律效力。
“立”則是指建立對外戰爭體制。草案在第九條專門設立“自衛軍”條款。該條款將使日本自衛隊名正言順成為國家軍隊、可參與國際戰爭的武裝力量。
其次,草案為日本戰爭動員奠定了體制基礎。在其前言部分,自民黨刻意添加了“日本國民要有感情、責任感和氣概,守護自己的國家和社會”之語。這里的“氣概”實際上就是指右翼政治家一貫鼓吹的“保衛”國家、為國效命的“氣概”,其目的在于間接否定非戰思想的政治正確性,賦予國民支持日本對外戰爭的法律義務。
與此相呼應,草案的“地方自治”一章還把“和平憲法”保障地方自治體權力的條款全部刪除,增加了自治體“必須同國家合作”等條款,從而建立了從地方到中央的單向服從體制。這樣,日本地方自治體就失去了現行憲法賦予的自主權,到戰時將被完全納入國家的戰爭動員機器。
此前日本輿論調查顯示,雖然多數國民同意修憲,但對于自民黨刪改“第九條”的主張,仍是反對者多,贊成者少。日本《每日新聞》最近公布的全國民意調查顯示,在是否贊成修憲問題上,肯定者為58%,反對者為34%;而在“是否應修改第九條”問題上,否定者達62%,是贊同者的兩倍。
目前,日本國民對“第九條改惡的抵抗非常明顯”,甚至連力主修憲的保守媒體都承認“在第九條、交戰權問題上,國民遠未形成共識”。如果這種民意比重不改變,自民黨的修憲方案即使在國會通過,也難過全民公決的關口。因此,自民黨此時推出新憲法草案,真實意圖并非是要馬上進入立法程序,而在于向國民拋出議題,觀察社會反應,以圖主導日本修憲輿論,誘導民意向贊同其改憲主張的方向轉變。
近來,自民黨在鼓吹修憲時,宣稱“國民在新時代尋求合適新憲法的愿望空前高漲”。此雖屬夸大宣傳,但畢竟也反映出日本國內形勢的巨大變化特別是不少國民修憲態度的蛻變。
回顧歷史,“和平憲法”自生效以來,一直是日本國民遏制軍國主義復活的體制屏障。但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國內由于經濟長期不振,社會亂像叢生,很多國民急切“求變”以圖恢復民族自信,在改革內容和方向的認識上存在非理性焦躁情緒。日本右翼勢力則乘機抓住國民的民族主義情緒、急于“求變”的心態,打著順應時勢、應對鄰國“威脅”、提升國際威望等旗號,以刪改“第九條”為取向蠱惑民眾。現在看來,這些“努力”確實產生了效果——不少原來堅持“護憲”的國民在改變看法,對“第九條”看得淡了,甚至視若敝帚。
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對一國價值觀取向、內外戰略具有強制性導引作用;修編得當可為國之寶器,呵護人民向善、享受和平與繁榮;反之,輕則制約國家發展,重則可能給本國乃至世界人民招致禍害——近代《大日本帝國憲法》可以為鑒。該草案表明,當今日本執政者并沒有充分吸取歷史教訓,其剔改“第九條”之舉頗有買櫝還珠之嫌,而更讓人擔心的則是草案之“櫝”在裝盛軍事大國化,可能成為威脅和平的潘多拉盒子。(段廷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