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數千,依然兩手空空;有房有車,實際負債累累。伴隨著超前消費的思潮,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成為一種時髦,“月光族”、“城市新貧族”、“百萬負翁”等越來越多的消費理念仿佛是一夜之間闖入了我們的生活。
對于這樣一種社會現象,有的人說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有的說是年輕人對未來充滿自信的表現;有的說是拉動了消費,值得提倡,有的說是給社會經濟埋下了隱患,應予規范疏導。不管誰對誰錯,30%的大學畢業生還是變為了“月光”一族,只留給旁觀者一聲嘆息。
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來看,生產決定消費,消費也促進生產。消費不僅是經濟運行的目的和結果,同時也是經濟運行的前提和條件。經濟運行實質上就是在消費或市場需求的不斷驅動下向前發展。生產出來的產品一旦不能被消費,經濟運行必然陷于停滯狀態,社會再生產的運行過程也就停止。
因此,我們必須要看到消費的積極作用。消費的增加可以引起生產熱情的提高、生產需要的增加,對經濟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消費為人的多種需求提供保障,對人的全面發展也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過去片面強調艱苦奮斗,抓生產、壓消費,就是因為忽視了消費的積極作用,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也難以提高。
20世紀后期在全球化與后現代消費社會的背景下,外來消費文化借助商品、廣告等傳播媒介,使得現代社會的消費實際上已經超出實際需求的滿足,變成了符號化的物品,消費在某種意義上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在這種“符號”化的浪潮中,年輕一代的消費觀被奢侈品消費和透支的理念所覆蓋。另外,在攀比和虛榮心理的驅使下,人們購買某種商品或服務主要不是為了它的實用價值,而是為了尋找某種“感覺”,體驗某種“意境”,追求某種“意義”。負債消費伴隨著高消費享受引領著社會生活風尚。
從社會穩定協調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負債與促進消費、拉動經濟是有匹配條件的,它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健全的個人信用體系的“制度支撐”。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們的消費者承受債務的能力比起他們要脆弱得多。如果個人還貸出現問題,銀行將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
更重要的是,在資源有限的前提下,我們要建立節約型社會。過度消費不僅透支了個人的錢包,更會“透支”社會后續發展的資本,使個人和社會一起陷入發展的困境。
“月光族”富不過30天,“百萬負翁”外表光鮮,冷暖自知,其實這是誰都明白的事實。但是為了手機比別人更新潮,為了房子比別人更寬敞,就只能把自己連同社會一起豁出去了!收入不可能一路高漲,資源也不可能永不枯竭,是該為自己、為社會減減負了!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作者: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