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9日電 “我們要看看,鼓噪國有銀行賤賣的是些什么人?”12月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看待問題不能過于情緒化,應該仔細將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問題弄清楚。
據《新京報》報道, 昨日,在2005年首屆全面小康論壇上,吳敬璉在會議間隙接受該報記者采訪時,表達了對“銀行賤賣”的看法。
針對最近出現的“國有銀行被賤賣”的說法,吳敬璉反問記者,說國有銀行賤賣有什么理由呢?那反駁這些觀點的又有哪些理由?你覺得哪種更有道理呢?
當記者說明了自己的理解后,吳敬璉直截了當地表示:“我沒有看出能說明賤賣的理由。”
吳敬璉向記者描述了一個細節:有一次會上,匯金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指著批評國有資產被賤賣的人說,你們是造成銀行資產質量打水漂的罪魁禍首,你們有什么資格在這里說這樣的話。
“他的表態有些情緒化。”吳敬璉告訴記者,但他的話點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指明了鼓噪“國有銀行賤賣”的是些什么人。
匯金公司這位負責人的情緒化顯然是對另一種情緒化指責的回應,那就是國有銀行股權被低價出賣的指責。
吳敬璉表示,如果過于情緒化,就容易出問題。要解決國有銀行的問題,就要仔細地把問題的癥結弄清楚。
“對建設銀行的情況,我覺得銀監會主席劉明康說得有道理。第一個投資者如果不進來,后面的價格是上不去的。”吳敬璉的觀點顯然很有針對性。10月27日,建行在香港進行了募資規模為92億美元的首次公開發行。在首次公開發行之前,建行股份賣給外國投資者的價格僅為賬面價格的1.2倍,但之后,建行股價不斷攀升,目前已經上升為賬面價格的約2.7倍。這也成為一些反對者提出國有銀行被賤賣的論據。
“之前國有銀行,我們搞了許多年,資本金變成了零,甚至負數,這樣一個銀行讓投資者怎么信賴呢?第一個進來的人需要承擔風險,后來的投資者才會隨后進入,價格才會越來越高。”吳敬璉這樣解釋。
吳敬璉也指出,“到現在為止,銀行改革做得相當不錯,但之后能不能使銀行脫胎換骨,能不能真正給投資者最大的回報,是問題的關鍵。”
吳敬璉建議,金融領域改革應該也給國內資本和民營資本機會。社保基金也可以進入,但前提是,投資后應該介入銀行的公司治理,真正發揮作用。(莊士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