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3日電 據《國際金融報》報道,央行加息、信貸門檻抬高等一系列調控措施實施之后,明年的房地產金融市場走勢如何,依舊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之一。
實行土地拍賣后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資金要求越來越高了,因為參加投資資格的保證金動輒就是數千萬元,很多中小企業越來越多感覺到面臨的資金困難以及他們在銀行信貸方面的困難。這樣就迫使很多企業不得不用更多的方式獲得資金,各種各樣的聯合和融通渠道應運而生。以萬科為例,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了公開的募集渠道,同時又通過私募的方式和境外聯合取得了融通渠道。類似這種合作的形式越來越多,尤其是國內好的突出的企業,越來越多的資金會向這些企業傾斜。
房地產企業僅僅依賴銀行是不夠的,越來越多要靠企業的合作和資本市場的結合來獲得更多的渠道,以擴大企業的規模,使企業能夠在市場的競爭中不至于被淘汰。如果企業拍賣的土地都是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的話,很多中小企業自然會被市場淘汰,所以一些地下融資開始蔓延。
展望2006年的房地產市場,會更多出現地產和金融相結合的現象。這種結合包括企業間的聯盟結合,與資本市場的融通之間形成的聯合,也包括和境外基金等其他方式的合作,這樣才可能出現一些企業生和死的差別,企業才有可能借助資本市場成為具有規模的品牌效應;而另外一些企業可能在資本市場中先被淘汰了,自然會在房地產市場逐漸被淘汰。
業內人士注意到,企業的融資渠道在近幾年發生了改變:國外房地產企業資金的來源通常是40%的房地產基金,40%是私募基金(包括私人投資或者企業之間的投資),剩下20%才是銀行貸款,這種方式比較健康,銀行風險也比較小。而現在國內房地產投資銀行貸款比例最高占到70%,使金融業處于不安全狀態。企業從資金角度說,也需要從更多渠道募集資金,緩解企業資金方面的壓力。一些比較合理的融資渠道會活躍起來,國外資金很想進入中國市場。
當前,隨著人民幣匯率的升值,房地產又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渠道,加之在WTO框架下金融市場漸趨透明,外資、基金如果此時進入,將會得到雙倍收益。(邢鋒 陳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