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適合讀MBA(工商管理碩士)的人因為聯考分不夠被拒之門外,畢業論文的要求也成了MBA學生不能承受的負擔,國內的MBA教育還要這樣走下去嗎?”在近日召開的第二屆商學院院長論壇上,國內眾多商學院院長和MBA中心主任不約而同地指出,MBA教育要培養的不是研究型人才,可中國的MBA教育發展了14年,卻還是沿襲著傳統研究型碩士的培養模式,這顯然背離了國家設置專業學位教育的初衷。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副院長張維炯指出,問題首先出在考試錄取制度上。張維炯認為,管理人才所需要的素質單靠書本知識是考不出來的,可直到現在MBA教育選拔人才還得通過統一的聯考制度。從考試內容來看,仍以知識性為主,缺乏能力和素質的檢驗,這對有豐富經驗卻工作繁忙的人才很不利。
盡管商學院院長都明白面試的重要性,但他們也承認,至今還沒有一套符合MBA專業特點的、適用的、規范的面試方法。張維炯認為面試的隨意性很大,不少院校的面試流于形式,起不到選拔考生的作用。結果形成了目前以筆試成績決定一切的惟分數論。表面上看似乎很公平,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實際上正是那些有豐富實踐經驗,最適于讀MBA的人被考分無情地拒之門外。
正因為如此,MBA考場上出現了不少“考試一族”。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MBA專職副主任曹大勇稱,現在很多學生本科畢業以后,把自己掛靠在某個單位,以符合MBA招生上有關工作年限的要求,接著就埋頭復習。曹大勇發現這些學生特別善于考試,卻根本不懂管理。2004年,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對學生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現MBA學員中存在相當一部分中小學教師。一位中學老師稱考MBA是因為拿學位比較容易,以后評職稱占優,另有一些人則把考MBA作為考博的跳板。
和聯考制度一樣,畢業論文也是沿襲自培養研究型碩士的規定。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中心主任錢小軍把畢業論文稱作“MBA學生不能承受之痛”,因為從招生到教學,MBA教育都是重實踐應用,輕理論研究,最終卻硬要學生完成一篇理論性強的論文。據錢小軍介紹,這幾年清華MBA中心做過一些嘗試,比如把論文改成報告的形式,但無非是學術要求降低一些,答辯過程短一些,本質上并沒有太多的變化。
MBA學員的意見多是針對他們的老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MBA中心主管招生的鄧志君經常聽到學生的抱怨,說教授講的案例要么來自網絡,要么來自學術刊物,卻很少來自企業,比如講運營管理的老師,根本沒有企業方面的經驗,所講的運營管理全是理論上的。
據鄧志君介紹,目前國內教MBA的老師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一些教授的學術性的確很強,說起各種經濟學理論、原理來如數家珍,但實戰中一家企業到底存在什么問題卻說不清楚。
目前,針對套用傳統研究型碩士培養模式帶來的種種弊端,各MBA中心也都在嘗試改進,比如招生方面爭取在管理經驗上設限;以團隊創業計劃代替畢業論文;鼓勵老師去參與企業的實踐等。
與會專家認為,MBA教育面臨的問題在國內15種專業學位教育中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如果上述問題能夠解決的話,對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將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蔣昕捷、樊未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