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4日電 據路透社本周二報道,德國記者帕特麗亞-萊思勒克勞斯最近發布了她名為《默克爾-攜手政治和權力的女人》的新書。現年51歲的默克爾對于自己的身世經歷一直守口如瓶,作為牧師的女兒,以及在東德度過的36年,養成了她很好的掩飾或控制情緒的能力,她很早就學會了“三思而后言”。但是這本有關德國第一任女總理的傳記卻披露了眾多不為人知的情節,包括默克爾大學期間曾經在一家迪廳當過女招待。
默克爾于1954年7月17日生于漢堡,名叫安格拉-多蘿西婭-卡斯納。幼年時代的安格拉學話很快學步卻極慢,而且小安格拉還懼怕下樓和下坡,別人能自然而然做好的事她卻要思考分析再練習才行。為此,弟弟常替她跑腿,爸媽也要花費大力氣教她如何下坡。默克爾的兒時夢想是成為學校的尖子生,日后當一名教師。不幸的是因為受到東德政府懷疑,舉家遷移,默克爾的夢想破碎,全家移居民主德國柏林以北80公里的滕普林。她在那里完成初等教育,后在萊比錫大學攻讀物理學(1973年-1978年),默克爾最后取得了化學博士學位,研究領域是量子化學。
默克爾的領導才能幼年時就已經嶄露頭角。她在學校成績突出,除了德語外,默克爾會說俄語和幾近完美的英語。除此之外,名為“獨裁者”的棋盤游戲一直是她的最愛。當然,默克爾也不是一個書呆子,她熱衷于社交,積極參與社團和旅行活動。求學課余時,她不得不去迪廳打工,依靠做招待得來的微薄小費償還租金。
默克爾說:“當時在迪廳打雜。賣一杯酒能掙到二、三十芬尼的小費,一個月下來就是二、三十馬克。一筆小錢卻派了大用場,足夠我付房租了。因為我每個月只有250馬克的津貼,這筆迪廳打雜的收入可幫了大忙了。”盡管生活拮據,默克爾的學業仍然出色。而且正是在默克爾勤工簡學的日子里,她遇到了給予她“默克爾”這個姓氏的人。
1973年,23歲的安格拉與同學烏爾里希-默克爾結婚了(1982年離異)。婚后,他們在萊比錫住在一個單間小公寓。畢業后,搬到了東柏林的一處破舊的處所,條件極差,連廁所和熱水供應都沒有。烏爾里希默克爾工作之余忙著修房子,他的妻子同時忙著攻讀博士學位。書中寫道“1981年,烏爾里希完成了房子的裝修,但此時他的妻子卻離他而去,獨自搬進了一個空公寓。”書中透露,安格拉承認并未把這次婚姻當真,結婚不過是為了隨大流。其間,安格拉與導師薩澳有了密切關系,此人日后成為她的第二任丈夫。而默克爾是她第一任丈夫的姓氏,離婚后保留了下來。
默克爾曾經稱是柏林墻的倒塌喚醒了她的政治意識,她說:“我在東德居住了35年,而在漢堡只待過六周,當柏林墻倒塌的時候我才變成了一名政家。”1989柏林墻推倒之后,她投入到蓬勃發展民主政治的運動中。1989年底她加入新黨“民主覺醒”。民主德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民主選舉后,她得到新政府一個副政府發言人的職務,在洛塔-德-梅齊艾手下工作。1990年12月兩德統一后,她成為科爾內閣中婦女青年部部長,1994年出任環境和核安全部長,1993年6月至2000年5月任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基民黨主席。書中還指出,前德國總理科爾一直提拔默克爾: 1991年,科爾的內閣恰好需要一名女成員和一名來自東德的成員,而默克爾恰好兩者具備,對于科爾來說選擇默克爾真可謂一箭雙雕,也正是這一步才成就了默克爾今日的輝煌。(章田/雅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