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出價第四的中海油能夠一舉奪標,得益于專業化的國際競購操作
印度緣何“故意放棄”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申水報道 1月9日,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宣布,其下屬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與尼日利亞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簽署最終協議,將以22.68億美元現金收購尼日利亞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所持有的45%的工作權益。這是中國公司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購案之一。
世界油氣富礦
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包括一個產品分成協議和一個產品分成合同,二者各占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區塊50%的權益。南大西洋石油有限公司目前是產品分成合同的唯一承包者,擁有產品分成合同100%的權益。根據協議,中海油將購買產品分成合同項下90%的權益,相當于整個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工作權益的45%。
這項交易價格約為4.6美元/桶油當量。如果能通過尼日利亞國家石油公司的審批,并滿足其他先決條件,交易有望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 尼日利亞是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而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所在的尼日爾三角洲是世界上油氣資源儲量最豐富的盆地之一。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包括的面積約500平方英里,是尼日爾三角洲的一個深水區塊。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包括2000年發現的一個油田,以及另外三個重大油田發現。本區塊還包括眾多可供進一步勘探的遠景構造。據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的作業者道達爾估計,2000年發現的油田可能采油約為6億桶,另外估計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整個區塊內還有5億桶以上的可能采油潛力。預計區塊內首個油田將在2008年底投產。
中海油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傅成玉認為,收購130號海上石油開采許可證權益符合中海油通過勘探和開發海上油氣田實現增長,并實現公司油氣資產區域分布多元化的長期戰略。
印度退出之謎
置之死地而后生,這句話用來形容中海油的收購案再合適不過。
12月,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屬下的國際開發子公司ONGC已在爭奪該油氣田股份的競標中勝出。印度公司之所以能贏得競標,是因為出價高。
但是峰回路轉,印度內閣阻止了這筆收購交易,稱該交易從商業角度講不可行。印度政府的舉動讓所有的收購參與方,甚至ONGC自己都感到驚訝,“我簡直不敢相信政府否決了我們的方案。”ONGC的一位高級經理人表示。
“印度放棄已經成功的交易,是有原因的。”中國能源網CEO韓曉平透露,印度政府為了支持這個項目耗費巨大:印度承諾出價高達近60億美元,除了換取尼日利亞兩個日產量預計在65萬桶的深水區塊25年的開發權,還包括投資尼日利亞電力、鐵路、煉油和農業等基礎設施建設等一攬子方案。韓曉平認為,正是這60億天價讓印度政府衡量自己的資金實力后感覺不可接受而最終放棄,而一直堅持自己出價的中海油終于得償所愿。
中海油低價中標
據介紹,中海油的出價只排在第四位。即使ONGC退出,出價只排在第四的中海油為何越過第二、三名一舉獲勝?業內人士認為,中海油得益于專業化的國際競購操作。此外,中海油同時得到國際上幾家大型金融機構的支持,資金充足,并能夠迅速實現交割。
一般人恐怕難以想像中海油交割速度之快,9日下午合同剛剛簽訂,消息甚至還沒有傳到國內,幾個交易方就已經在進行交割手續。
中海油手法如此迅速、資金準備如此充分在于“識貨”,中海油有限公司首席財務官楊華表示,此次購買的油田區塊是世界石油市場不可多得的資產,生產勘探開發潛力巨大。
石油并不運回國內
但是中國的用戶們恐怕無緣用上產自幾內亞灣的優質海洋“黑金”,因為中海油采自該區塊的石油都將銷往歐美,并不運回國內。
“中海油項目是中國利用全球供應保障自身石油安全的一個典型。”韓曉平介紹。
但是專家指出,中海油雖不將石油運回國內,但中國巨大的石油市場是中國能夠收購的基本保障,同時中國低勞動成本和中國與非洲第三世界國家的良好關系以及中國開發低質油田的經驗都是中海油能夠成功收購的“大背景”。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