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商務部網站消息,2005年,隨著中國進入加入WTO的后過渡期,中國市場開放程度進一步擴大。在新形勢下,中國產業發展既面臨著有利的機遇,客觀上也需要面對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商務部圍繞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總目標,積極運用國際通行規則,全面推進產業安全工作,成效顯著,國內產業呈現出穩步發展、競爭有序的良好勢頭。
第一,充分運用反傾銷措施,遏制進口產品的不正當競爭。2005年,中國對進口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6起,日落復審調查2起。作出產業損害初步裁決7起,最終裁決6起,終止調查1起。采取反傾銷措施后,涉案產品低價進口沖擊我國市場的勢頭有所緩和,國內市場價格恢復性上升。
第二,進一步健全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及時提供預警信息。預警機制所體現出來的前瞻性、預防性特征,為維護產業安全起到了“雷達”的作用,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工作中的關鍵環節。2005年,商務部繼續對456種重點敏感產品進行監測,并強化了汽車、化肥、鋼鐵、紡織、電子信息產品等重點行業的預警信息采集,指導并建立了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性及大型企業的產業損害預警體系。
第三,規范產業競爭力調查,發布重點產業國際競爭力報告。產業競爭力調查可以為產業決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依據,根據《外貿法》和2005年商務部立法計劃,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完成了《產業競爭力調查規則》起草工作。通過科學的指標評價體系,對汽車、磷肥、電子信息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開展了調研與評價,并發布報告,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
第四,積極幫助地方開展維護產業安全培訓工作。結合中央西部大開發及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方針,2005年重點在我國西部及東北地區舉辦了一系列業務培訓班。全年共舉辦、參與的各類培訓班、研討會共有7次,參訓人員近千人,使全國商務系統對運用貿易救濟措施保護國內產業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006年,商務部將繼續加強產業安全維護工作,按照國際通行規則,有效地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完善“一體兩翼”產業安全工作體系,增強行業組織和地方商務主管部門在維護國內產業安全中的作用;研究產業特點,促進上下游產業協調發展;加強產業預警與貿易救濟工作的有效銜接,提高綜合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