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作為戰爭的預實踐,在軍事訓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對平時訓練成效的最好檢驗,也是部隊戰斗力形成的關鍵環節。演習只有在最大程度上貼近實戰,才能真實反映出部隊的訓練、戰備水平,發現并及時解決存在的弱項和問題。
南京軍區某導彈旅和北京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著眼未來作戰需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設戰場、礪精兵”,使軍事訓練真正成為最直接、最有效的軍事斗爭準備。他們的經驗值得借鑒。
南京軍區某導彈旅機動五千余公里一路烽火
水路、鐵路、公路,晝夜連續機動5000多公里;實兵、實裝、實彈,貫穿全程演練40多個課目……數九寒冬,南京軍區某導彈旅前后歷時3個多月的聯合火力打擊課題演練圓滿結束,創造了我陸軍導彈部隊的10多項“第一”,全面鍛煉了部隊信息化條件下的走、打、吃、住、藏、修、聯等能力。
該旅此次演練一改過去獨立作戰、階段目標、靜態發射的模式,把部隊拉到生疏戰場環境,全程置于“硬打擊”和“軟殺傷”的彌漫硝煙中。一路上,網絡攻擊、信息欺騙、電子干擾一波未平,空中偵察、地面襲擾、精確打擊一波又起,逼著各級指揮員運用信息指揮手段,進行上下左右協同聯動。演練結束前一天,連續征戰的指戰員又接到新任務。部隊隨即轉戰大山深處,各種特種裝備車迅即消失在山巒霧靄中,沿崎嶇山路分散集結,快速穿插。
一路機動,一路烽火。從復雜海區到灌木叢林,從崇山峻嶺到寬闊平原,該旅先后演練了導彈遠程機動發射中反偵察、反干擾、反空襲等14個新增課題,檢驗了數十種新裝備在聯動、聯訓、聯演中的技術性能,運用了70多項裝備技術革新成果,形成了聯合作戰背景下導彈分散配置、機動發射、集火突擊、撕網破陣等12個訓法戰法。他們還巧借天候練兵,演練了惡劣氣象條件下部隊快速轉移、裝備隱真示假、導彈機動發射等課題。
北京軍區某訓練基地導調數十次演習無一擺練
隆冬時節,位于內蒙古大漠深處的演兵場風雷涌動,歷經數日激烈搏殺,一場加強裝甲兵團冬季攻防作戰演習降下帷幕。至此,像這樣無預案、無預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北京軍區某合同戰術訓練基地近年來已導調了數十次。
過去,這個基地導調部隊演習,一度對安全系數和勝敗結局考慮較多,演習前編寫“腳本”,組織推演;演習時部隊只需“過”一遍即可。3年前,他們下定決心,改革導調手段,營造實戰環境,實施實兵對抗機制,并立下一條鐵規矩:任何演習都不設預案、不定攻防、不搞擺練。
一次,基地導調一場諸兵種對抗演習,雙方一個是總部確定的訓練改革試點單位,一個是新裝備試訓單位,“紅”“藍”軍分別加強了航空兵、地空導彈、電子對抗等作戰力量,總部和軍區首長到現場觀摩。如此重要演習,不僅參演部隊壓力大,基地也深感責任重。導演部從實戰出發,精心謀劃。演習前夜,作戰命令才下達給參演雙方,提供的僅有作戰地域、兵力配置、初始態勢等簡單內容。
數百平方公里的作戰地域內,“紅”“藍”雙方背靠背分析判斷情況,面對面展開激烈角逐,戰場態勢千變萬化,險局頻頻。基地利用由信息采集、衛星傳輸、計算機網絡等組成的先進戰場監控系統,對演習實時監控、隨機導調、精確評估。演習真對實抗,硝煙味濃烈,有效地磨礪了參演部隊。
【來源:解放軍報;作者:呂豐、倪敏芝、覃照平、徐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