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間有數千美國人聲稱遭外星人綁架。戴維·雅各布斯博士是坦普爾大學的歷史學副教授。三十多年來,他與那些自稱被綁架過的人合作,運用催眠術幫他們找回埋藏在記憶深處的經歷。
被綁架的人通常都很理智,而且神志健全,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的故事聽起來太不可思議。為什么會出現這種事?科學家將深入人類精神世界內部來解答這個疑問。他們提供的答案會讓你大吃一驚。
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素不相識的人擁有類似的記憶?
帕姆是戴維·雅各布斯的患者之一,她的經歷就很典型:她發現自己已經醒來,卻躺在床上不能動彈,一些灰色的小生物把她帶到飛船上,在等待區里還有其他人。
帕姆并不是特例。數千人講述過類似的經歷———醒來時發現一道亮光照進臥室,感覺全身癱瘓、極度恐懼,身體懸浮在空中,被類似人的灰色小生物送進飛船檢驗艙,接受高個子外星人的檢查。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素不相識的人擁有如此詳細而又類似的記憶呢?
根據戴維·雅各布斯在1992年協助展開的一次調查,過去50年間,有幾千人聲稱自己被外星人綁架過。而他本人則認為,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戴維·雅各布斯說:“如果你去問別人有沒有被綁架過,大概有100萬人會說有。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自己被綁架過,因為在回到家的同時,相關記憶就被消除了。”
顯然,外星人希望抹去人類被綁架的記憶———只是消除得還不夠徹底。據雅各布斯說,運用催眠術可以喚回那段記憶。
戴維·雅各布斯說:“有些人記得綁架的部分過程,他們記得一些綁架的片段,還有人記得被綁架的整個過程。不知為什么,催眠術可以幫助人們打開記憶的大門,讓人突然想起某段奇怪的、很久以前的記憶。所以,唯一能喚回記憶的方法,就是讓人進入非常放松、專注的心理狀態。”
有專家認為,所謂的綁架記憶是在催眠治療時創造出來的
蘇珊·克蘭西博士投入6年心血,研究那些通過催眠術回憶起綁架經歷的人。她堅信,這些所謂的記憶是在治療時創造出來的,而不是被喚醒的。最新研究表明,容易受外界影響的人,可以制造出催眠師要求的任何記憶。
蘇珊·克蘭西說:“其實,人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或催眠師暗示的影響。”針對蘇珊·克蘭西的質疑,戴維·雅各布斯說:“我是催眠師,我很清楚那些問題。找我的人絕大多數也意識到了那些問題。他們不希望被引導,不希望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
而蘇珊·克蘭西則說:“這些人來找催眠師,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曾遭到過外星人的綁架。他們對此深信不疑,于是想找人幫忙證實這件事。單是這一點,就足以讓人懷疑催眠的效果。”
睡眠研究領域為解釋綁架現象提供了有趣的新證據
可是,為什么仍有人愿意相信自己曾遭到外星人的綁架和侵害?原因之一是他們可能遇到了下列情況中的某一種———這些都是遭綁架時的常有現象:分不清時間;做了有關不明飛行物的噩夢;失眠;身體感覺異常;身上出現原因不明的印記;感覺受到監視。
近幾年來,日本福島大學的心理生理學家福田一彥博士,一直在研究睡眠麻痹。他說:“曾被外星人綁架的人,多半都有類似的經歷———半夜醒來,發現身體動不了了。他們覺得房間里好像有東西,而那個東西就是外星人。這些基本癥狀,都可以用睡眠麻痹來解釋。”
這種現象在日本也被稱為“金屬束縛”,指的是睡眠麻痹所導致的無法動彈的恐怖感覺。睡眠麻痹大致發生在快速眼動睡眠期。
人在這一睡眠階段會做夢,因此大腦會暫時中止我們的行動能力,以免我們在夢中做出可能傷害自己的肢體動作。這是一個巧妙的小機制,但如果它失靈,你就會在睡眠中做出動作,醒過來時,就會感到全身麻痹。
福田一彥說:“在實驗時,有些人會出現幻覺,比如覺得胸口或腹部有重物壓著,他們睜開眼睛,會看到正有東西壓在自己身上,或是有人正站在他們腳邊。有些人會聽到奇怪的聲響,有時還會覺得身體漂了起來。
蘇珊·克蘭西博士認為,福田博士的研究很有說服力。在她研究被綁架者的6年里,所有研究對象在描述一些與睡眠麻痹類似的感覺后,都會繼續講一段自己的演繹。
睡眠麻痹,中國人幾百年來一直叫它“鬼壓床”
克蘭西博士和福田博士都指出,對睡眠麻痹的解釋,會帶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點。在日本,“金屬束縛”已被廣泛接受。
18世紀英國人懼怕的夢淫妖,是一種在女人入睡時侵害她們,讓她們無法動彈的惡魔。在紐芬蘭,類似的惡魔被稱為“老巫婆”,它以嚇人的巫婆形象出現,坐在睡著的人的胸口上。在中國,幾百年來人們一直說這是“鬼壓床”。桑給巴爾則有“波波巴瓦”———一種會飛的神奇小矮人。
現代美國文化中,不明飛行物經常出現,或許,睡眠麻痹就順理成章地被解釋成外星人綁架了。不過,問題依然存在:相信這種駭人聽聞的事———相信人類遭外星人綁架或侵害,有什么好處?
蘇珊·克蘭西說:“有一點大家很少談到,這種事其實也起到了很多積極作用。或許宇宙中,真的有比我們更了不起的生物,有比我們先進的科學技術。這會讓人從新的角度,重新審視生命、人生目的以及自己居住的這個世界。這種正面效應,研究外星人綁架事件的人肯定很少考慮。我想,他們不會關心這類經歷帶來的積極影響。”
【來源:北京科技報;作者: 馮延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