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6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國家一直倡導發展節能建筑,降低能源消耗。然而,由于政策法規和技術支撐體系不完善,以及節能意識的淡薄等,建筑節能這一利國利民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頻遭“冷遇”,推廣工作舉步維艱,面臨“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局面。業內人士擔心,如果節能政策執行不到位,此次出臺的新規定又將成為一紙空文。
建筑能耗占總能耗的40%
建筑節能說通俗點就是在建筑設計施工過程中,為外墻穿上棉襖(保溫材料,后同),為屋頂頭上戴帽子,外窗采用雙層中空玻璃,以達到節能目的。
中國建筑業協會建筑節能專業委員會會長涂逢祥說,近年來,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們居住環境的不斷改善,但由于許多建筑不能采用節能的結構、材料、器具等,建筑能耗十分嚴重。
有關專家預測,未來幾年中,我國建筑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例將上升至40%,超過工業、交通、農業等其他行業,居各能源消耗之首。
據測算,國家如果從現在起下決心抓緊建筑節能工作,到2020年,我國建筑能耗可減少3.35億噸標準煤,空調高峰負荷可減少約8000萬千瓦,約相當于四五個三峽電站的滿負荷出力,減少電力建設投資約6000億元,由此造成的能源緊張狀況將大為緩解。
大力推廣建筑節能也將使老百姓得到實惠。南昌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王磊副教授經過調查認為,長江流域屬冬冷夏熱地區,轄17個省市共5.5億人口。這一區域在全國經濟最發達,但室內熱環境條件最差,老百姓對于改善居住熱環境的要求也最迫切。按室內熱舒度冬天不低于18度,夏天不高于26度的標準計算,非節能建筑每平方米每年空調耗電88度,一個居住面積100平方米的家庭光空調電費就要支出4400元。王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家庭難以承受的開支。如果居住在經過節能改造的房屋內,這筆開支將減少一半以上。
還停留在表面文章上
從上世紀80年代,中國先后多次出臺建筑節能推廣方面的法規,但由于標準偏低,特別是缺少技術細節以及可操作的標準,使得各地執行不力,建筑節能大多停留在表面文章。南昌市建委副主任王向陽表示,建筑節能涉及設計、施工、驗收等多個環節,光靠建設部門的力量遠遠不夠。建委既沒有太多強制的力量制約開發商,也無法給開發商補貼、減稅等方面的承諾,在推廣過程中很難有執行的力度。
技術標準不健全、技術發展滯后也造成推廣工作進展緩慢。北京嘉美風尚中心副總經理鄭偉認為,就規劃設計而言,現在的設計單位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去考慮節能住宅,不少省份連節能設計、施工、檢測都還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在材料方面,國內的節能建材企業數量少之又少,加之部分廠家設備落后,新產品少,還大都質次價高;在施工階段,面臨著缺乏成熟技術工人的問題,即使有的采用進口節能材料,但房子建成后仍然達不到很好的節能效果。
開發商的積性不高。金科集團重慶華南房地產公司總經理秦曉東說,建造節能房的成本比普通住宅大約高出10%左右,每平方米售價要高出100至200元。
百姓不在意。據了解,目前老百姓購房考慮最多的是房屋的價格高低、周邊環境如何、配套設施是否完備、交通是否方便、戶型的合理度等,而很少在意房屋是否節能。
“大棒”和“胡蘿卜”并舉
建筑專家普遍認為,要擺脫當前建筑節能推廣難的困境,國家相關部門應采取“大棒”和“胡蘿卜”并舉的方針。一手運用管理手段進行強制推行,包括法規、標準、處罰、征稅、禁用和淘汰某些產品與技術等;一手運用市場經濟手段即利益機制驅動,包括減免稅收、認定、認證、宣傳、示范、獎勵、節能服務措施等,突破政策、技術、市場的壁壘,推動建筑節能快速的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部科技司司長賴明分析說,中國建筑節能推廣工作問題很多,缺乏激勵是主因。
賴明表示,西方經濟發達國家很早就將節約能源提上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美國對新建節能建筑實施減稅政策,凡在IECC標準基礎上節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以分別減免稅1000美元和2000美元;歐盟則提出了包括開征能源稅、稅收減免、補貼和建立投資銀行貸款等規范性的財稅政策。
他建議采取限制性政策與鼓勵性政策共舉的方式。對達不到節能設計標準的建筑,采取禁止投入使用等措施或恢復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墻改基金等經濟處罰措施進行限制;對超過節能設計標準或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和綠色建筑,采取減免稅收、費用、貼息貸款、財政補貼進行鼓勵;對公共建筑限期進行節能改造,限期內財政貼息,過時實行超用能源定額加價;對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進行財政補貼等手段進行調控。實施經濟政策的重點應為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低能耗綠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規模化應用、國家推進建筑節能的能力建設等領域,并考慮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建筑節能專項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陳春園 張淼淼 徐旭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