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7日電 今年春運鐵路運力之大,臨時客車之多,安排調度之復雜,均創下歷年春運最高紀錄。《人民日報》今天刊文評論說,要從根本上化解鐵路部門的工作辛苦和億萬旅客的乘車艱苦,唯有加快修建鐵路和改善客運服務的步伐。
根據國務院2004年1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中國鐵路營業里程應達到10萬公里,主要繁忙干線還要實現客貨分線,鐵路復線率和電氣化率均要達到50%。要如期完成這些建設目標,預計總投資高達2萬億左右,再加上對現有鐵路的改造、維修和配套建設投資,未來15年里,中國鐵路運輸業所需投資總額將更加巨大。
文章說,看起來,這似乎是中國乃至全球鐵路建設、車輛制造、設備和零部件及鐵路運營與服務企業的巨大商機。現實情況卻是,中國雖然不斷加大對鐵路建設的投資力度,但每年所需的實際資金缺口仍然不小。
過去,因為鐵路投資體系沒有完全放開,鐵道部仍是幾乎唯一的全國鐵路建設投資主體。有實力的非鐵路部門國資,以及看好鐵路建設前景的民資和外資,無論在公路、航空或水運建設投資方面有怎樣良好的資質或豐富經驗,均很難獲得投資鐵路的通暢渠道。
文章強調,現實的建設需求和客觀的投資不足表明,必須吸引多元化投資主體進入鐵路建設和經營領域,推動整個鐵路運輸業進行深層次改革和良性發展。
文章說,中國的鐵路部門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出臺了一系列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加強鐵路與地方合作,鼓勵、支持和引導國有、民營以及境內外資本投資鐵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局面已經打開。相信經過大規模鐵路建設和技術裝備現代化,困擾鐵路部門和億萬乘客的春運之苦終將成為歷史的記憶。(木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