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的民革、臺盟、臺聯委員并參加聯組會時,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系的四點意見。
胡錦濤總書記對臺四點意見發表一年間,盡管反對“臺獨”分裂勢力及其活動的斗爭仍然嚴峻、復雜,但是兩岸關系打破了1999年李登輝拋出“兩國論”以來的長期僵局,出現了朝著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新局面,兩岸交流交往空前活躍,兩岸人民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不斷加深,推動了祖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兩岸政黨對話交流大門開啟
2005年4月29日下午3時整,人民大會堂北大廳。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微笑著伸出右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微笑著伸出右手,兩只手伸過臺灣海峽、伸過60年的歷史風雨,緊緊地握在一起。
胡錦濤說:“你們的來訪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當前兩岸關系中的一件大事,從你們踏上大陸的那一刻起,我們兩黨就共同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連戰說:“歷史的辛酸讓我們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夠見面,所以我說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
13天后的同一個時刻、同一個地點,胡錦濤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這兩次握手,宣告兩岸主要政黨交流的大門轟然開啟。一年來,盡管兩岸對話談判由于臺灣當局領導人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否認“九二共識”而未能恢復,但是兩岸之間開辟了新的政治對話渠道,兩岸主要政治力量建立了交流平臺,彼此之間的交流對話空前活躍。
國共兩黨原定在臺北舉辦的首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由于臺灣當局的阻撓,至今未能舉行,但兩黨之間首階段基層組織交流2005年8、9月在多個基層縣市之間開展,為兩黨交流深入開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在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后,胡錦濤總書記致電祝賀,“胡連共同愿景”寫入國民黨政策綱領。2005年8月,中國共產黨與親民黨聯合在上海舉行了首屆兩岸民間菁英論壇,就促進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發表共同建議。一年間,國民黨多次派團前來大陸訪問,與中共中央臺辦進行工作商談,落實兩黨領導人達成的共識。
2005年7月,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新黨主席郁慕明也率團來大陸參訪。胡錦濤總書記會見了郁慕明,進一步促進了兩岸政黨交流。
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之間的黨際交流與對話,獲得了海內外一致好評,在臺灣也獲得大多數民眾的肯定。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為改善兩岸關系注入春天的氣息”,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兩岸交流交往創新高
一年來,兩岸經貿關系繼續向前發展。2005年,祖國大陸批準臺資項目3907項,合同臺資103.6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1.5億美元;兩岸間接貿易額達912.3億美元。兩岸人員往來再創歷史新高。2005年,臺灣居民來大陸突破4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大陸居民赴臺近16萬人次,其中應邀赴臺交流33421人次。兩岸交流交往幾乎涵蓋了文化、教育、科技、體育、衛生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交往領域進一步拓寬。
兩岸政黨交流獲致的共識中,凡由大陸單方面可以做到的已全部落實,需兩岸協商落實的事項也取得了重要進展:
為方便臺胞來往大陸,大陸出入境主管部門先后推出了將臺灣居民入出境、居留手續合二為一,授權上海市、江蘇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為臺灣居民補發、換發5年有效臺胞證,擴大為金門、馬祖、澎湖地區的臺灣居民簽發一年有效多次來往大陸簽注范圍等三項措施。
2005年8月1日起,臺灣水果準入品種從12種擴大到18種,并對其中15種水果實行進口零關稅措施,受到廣大臺灣農民的歡迎。國務院批準福州、漳州“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功能擴大到福建全省范圍;福建、山東、黑龍江等地設立或正在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為兩岸農業合作營造新的平臺。
2005年9月1日起,大陸教育主管部門正式實行臺灣學生與大陸學生同等收費標準,并設立每年總額700萬元人民幣的臺灣學生獎學金,為臺灣青年在大陸就學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為便利臺胞在大陸發展事業,祖國大陸修訂了《臺灣和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大幅放寬了臺胞就業條件。
國務院臺辦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關于支持臺灣同胞投資企業發展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制定并公布了《臺資企業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暫行辦法》,為大陸臺資企業安排了為期5年、額度為300億元人民幣的開發性專項貸款,在解決臺資企業融資問題上探索了一條新路。
兩岸合作打擊犯罪和醫療合作等事務取得一定進展。大陸方面先后18次向臺灣有關方面通報禽流感疫情,多次邀請臺灣醫療衛生專家來大陸就兩岸防治禽流感疫情進行交流與合作。
2006年1月8日,商務部宣布,恢復自2001年底全面暫停的對臺漁工勞務合作業務。
2005年5月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陳云林受權宣布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10月,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率“大陸赴臺旅游考察團”一行65人赴臺考察旅游路線及設施,并與臺灣各旅游業組織廣泛磋商、研討。2006年2月22日,陳云林在與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曾永權一行會面時表示,大陸方面已為開放大陸居民赴臺旅游做好了充分準備,國家旅游局等部門研擬的《大陸居民團體赴臺灣地區旅游管理辦法》將于近期公布。
2006年1月6日,國家林業局宣布,經過海峽兩岸專家們218天的共同努力,大陸同胞贈送給臺灣同胞的一對大熊貓遴選揭曉。在中央電視臺狗年春節聯歡晚會上,億萬群眾為它們票選了“團團”、“圓圓”的乳名。大熊貓贈臺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006年1月20日至2月7日,首次將搭乘對象擴大到所有持有效證件來往兩岸的臺胞的兩岸春節包機執飛。72個往返航班共運送臺胞2.7萬余人次,航班的平均上座率在八成以上,參與包機的兩岸民航業者首次實現整體盈余。三度包機的成功,升高了臺灣工商界和民眾對包機節日化、常態化的期望。
“臺獨”分裂活動受到有力遏制
一年來,兩岸關系中有利于遏制“臺獨”分裂活動的積極因素增加,兩岸關系朝和平穩定方向發展的勢頭增強。大陸方面展現的善意、誠意和送出的“大禮”、實惠,讓島內民眾對大陸有更多的正面認識,因長期被誤導而形成的對大陸的隔閡、誤解甚至敵意開始“融化”。“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臺獨”不符合臺灣民眾的利益,正成為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的心聲。
一年來,島內“臺獨”分裂勢力多次試圖興風作浪,但是都遭到島內各界的強烈抵制。臺灣當局曾試圖阻擋臺灣水果銷往大陸,但后來發現是自找麻煩,擋無可擋,連其官員都批評是在“犯傻”。在2005年12月3日舉行的臺灣地區縣市長、縣市議員和鄉鎮市長“三合一”選舉期間,陳水扁在全島煽動“反共保臺”話題,再次祭出企圖挑撥族群對立、統獨矛盾的“選舉巫術”,投票結果卻是民進黨大敗,臺灣人民以選票對其說“不”。
2006年元旦,陳水扁拋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新的兩岸經貿政策,企圖為兩岸經貿“降溫”,重新推動所謂“南進”政策,但是遭遇到臺灣工商界的白眼。2006年2月27日,陳水扁強行決定終止“國統會”運作和“國統綱領”適用。陳水扁的決定立即遭到島內主要政黨、團體和各界的強烈反對和譴責,國民黨、親民黨等決定發動罷免陳水扁,以反映主流民意。島內輿論批評說,陳水扁此舉是一場得不償失的鬧劇,將使臺灣社會付出慘重代價。對陳水扁的“臺獨”言行,即使在民進黨內部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這些都證明,一年來兩岸關系的緩和與穩定,受到臺灣各界的歡迎與肯定,壯大了島內反對“臺獨”的力量和聲音,期盼社會安定、經濟振興、兩岸關系和平穩定發展、反對“臺獨”冒險,已成為島內的主流民意。在終止“國統會”和“國統綱領”問題上,陳水扁遭遇到強大的國際壓力,也證明一年來兩岸關系的和平穩定局面,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贊譽與肯定。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