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5日電 最新一期臺灣《財訊》雜志報道說,臺灣島內正興起一波蓋飯店熱潮,兩年后,全臺總客房數將比現在多出一倍,供需失衡風險不小。不過,島內業者內心自有盤算,一旦全面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即使來臺人次只有香港的一半,也足以擠爆島內觀光飯店。
報道說,臺灣飯店業者有多期待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商機?從業者向臺“觀光局”報備申請興建飯店件數可略知一二。截至二○○六年一月止,已動工興建或籌備興建的飯店共有五十一家,總房數達一萬三千多間,而全臺飯店現有房數也不過二萬一千余間,短短幾年內,飯店房間數成長62%。業者究竟是迎接史上最大商機?或是面臨一場嚴酷的新舊飯店角力賽?
若新飯店在兩年之中如期開張,換算全年全臺可提供一千二百多萬個房間,以去年來說,全臺飯店客房住用數542萬間,若單純以供需數字來看,就算加上臺當局初步規畫開放的一年三十六萬人次大陸觀光客,恐怕也難以消化倍增的房間供應量。不過,業者賭的是未來全面開放不設限的大商機,且眼前有香港經驗為樣板,決定“賭一把”蓋飯店的業者大有人在。
香港經驗迷人 臺灣熱眼旁觀
香港觀光業一向不錯,有大陸觀光客助陣,更是如虎添翼。香港官方預估今年游港的大陸觀光客將突破一千五百萬人次,單單大陸客源,就已遠超過○一年訪港的整體海外游客總數(1373萬人次),加上其它海外客源,香港旅發局喊出今年赴港旅客上看二千七百萬人次,相較五年前大幅成長96%。
這股熱潮不僅帶動香港經濟,飯店業更直接受惠,去年香港平均住房率達86%,平均房價934港元,比起○一年大幅提高三成,住房率也提高七個百分點。住房率、房價這兩大飯店營運關鍵均水漲船高,大陸觀光客對香港飯店的貢獻可見一斑。
臺灣業者“熱眼”旁觀,認為只要臺灣當局開放令一下,島內大有機會復制香港經驗。一位業者私下指出,同一套劇本,搬來臺灣就算七折八扣,還是有利可圖。業者打的算盤是,如果未來全面解禁,來臺的大陸觀光客即使無法與香港等量齊觀,打個對折,也有750萬人次之多,再加上既有的一百多萬人次海外觀光客,假如平均停留五夜,一年得提供二千二百萬個房間(兩人一室計)才能滿足市場所需。即使目前登記在案的飯店如數問世,仍將供不應求。
由此看來,觀光客“擠爆島內飯店”的想象,不完全是空中畫大餅,臺灣飯店業者甘冒短期可能面臨的供給過剩風險,大力投資飯店的心態,也就不難理解。
事實上,投入這波飯店興建熱潮的業者心中各有盤算,諸如國賓、六福、麗致、臺中永豐棧、中信酒店等本身即是經營飯店的業者,加蓋新館的決策邏輯通常較單純,因為拓點是驅動本業營收成長最直接的方式,而眼下又有大陸觀光客來臺商機可期,加速業者投資新館的計劃。
一兼三顧: 活化資產、等商機、待脫手
而另一票人馬則是飯店門外漢,包括鋼鐵大王、各大財團老板均插花湊一腳,除了搶搭大陸來臺觀光商機,或看上島內旅游市場需求外,恐怕有更多業者是因為手上有閑置土地資產,而飯店未來前景不錯,蓋飯店不但可提升資產價值,增加銀行融資額度,還可順便趕搭大陸來臺觀光順風車,若幾年后,大陸來臺觀光商機大爆發,還可把飯店高價脫手給來不及蓋飯店的人,一兼三顧。
除此之外,大陸來臺觀光商機也令部分海外業者蠢蠢欲動,據了解,有幾家島外飯店管理公司向業界探詢,是否有三星級的飯店想脫手,藉此進入臺灣飯店市場。
而日前,Ritz Carlton集團旗下的萬豪酒店(Marriott)以十五億元新臺幣上下的買價,接手位在新竹風城購物中心旁、由風城營運商雍聯開發所興建的飯店,顯然這波飯店熱潮,不只島內業者“自己在玩”。
盡管從表面供需數字看來,當全面開放大陸人士來臺觀光,所有飯店均能雨露均沾,但福華飯店總裁廖東漢指出,地點將是業者能否從中受惠的主要關鍵。業者普遍認為,位在臺北市的飯店受惠機會最大。
根據統計,至○八年,臺北市既有房數加上新蓋飯店,一年可供應的房數達465萬間,因此就算一年只開放三十六萬人次大陸觀光客,所增加的180萬夜次,加上商務客及其它海外觀光客,就足以使臺北市的飯店吃香喝辣。但臺北市的土地成本偏高,業者得撥撥算盤,好好推敲投資報酬率是不是劃算。
除了資深飯店業者福華、第一飯店、麗致、柯達都在臺北市拓張據點外,多年前曾經營美麗華飯店的美麗華集團,將以二房老二黃春發主導的BOT案美麗信酒店做為復出之作,且飯店管理有意交由以高質感路線著稱的春秋烏來負責營運。而大房、三房的第二代黃世昌、黃明仁也有意在大直美麗華購物中心旁興建美福飯店,展現黃家對重返觀光業的企圖心。
此外,業者指出,依據大陸旅客觀光路線,位在高雄、花蓮、阿里山、日月潭等大都會或風景區的飯店,亦有機會大發大陸觀光財。
至于有些飯店選在郊區、無風景著稱的城市,或離島落腳,同業私下認為,這些地點被排進大陸來臺觀光路線的機率偏低,就算一級戰區供不應求,二線戰場也不見得有利可圖。
報道也指出,即使島內業者在選定地點上通過第一關,接著還得面對開放時程不確定的風險。尤其對租地或買地蓋飯店的業者來說,肩上利息負擔沉重,若開放時程一拖經年,一方面得面臨龐大的財務壓力,同時還得面對市場供過于求的嚴峻挑戰,這將是業者取得下一階段入門票之前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