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一份剛剛出爐的調查報告直指廣東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這份由廣東省省情調查研究中心對全省部分本科院校的12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從學生自我評價、就業壓力、感情問題等方面全面審視了廣東大學生目前的心理健康狀況。
超過半數大學生不夠自信
在對大學生“你是否覺得自信”的調查中,有47%的人選擇了“非常自信”和“自信”,而53%的人則選擇了“有時不太自信”,“不自信”甚至“自卑”。女生“不自信”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專家認為,女性在心理上的普遍脆弱、敏感,致使女性不自信的因素相對男性更多一些,若不加以疏導和防范,出現意外的幾率會更高。在對“你是否認為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的調查結果顯示,67.1%的學生認為自己與他人不相上下。“這其實也是一種不太自信的表現。”
大學生如果能改變自己,他最想改變的是什么呢?“知識”以43.1%排在首位,“出身”、“外貌”分別以5.4%、5.2%排在最后兩位。“財富”以18.9%位居第3位。
在“你覺得目前壓力大嗎”的選項中,選擇“大”和“快要崩潰”的占39.4%,同樣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其中,大四學生和研究生選擇這兩項的比例明顯高于低年級的學生。在“上大學后遇到的最大挫折”調查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和“就業競爭太激烈”選擇率最高,道出了廣東大學生不輕松的兩個主要原因。
在“你認為自己常處在哪種情緒中”的調查中,26.3%的人選擇了郁悶、無聊、煩躁;而“對你的日常生活方式評價”的調查中,65.9%的人選擇了很一般和枯燥。
畢業之后是工作還是繼續深造?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65.7%選擇了就業,28.4%的人希望能有機會出國或繼續深造。也有不少同學表示,希望在工作的過程中,再尋找機會深造。如果畢業后就業,67.8%的大學生希望能有一份“有發展空間”、“符合自己專長”的工作,23.1%的大學生更看重工作的“社會地位高、收入高”,還有9.1%的人認為“無所謂,找到先待著”、或者態度比較悲觀,認為“要我就不錯了”。
性觀念依舊保守
通過“你如何看待大學生戀愛動機”的調查發現,53.9%的同學認為戀愛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心理和生理需要”、“打發無聊的時光”和“隨大流、不落伍”,只有46.1%的人是因為“情到深處”而“選擇人生伴侶”。在“你對校園愛情的未來怎么看”的選擇中,有31.1%的人把票投給了“無疾而終”和“社會太現實,畢業各自飛”,其中高年級學生投這一項的比例高出低年級學生很多。但依然有超過47%的人認為“只要雙方努力,將來會在一起”。
學校仍舊是學生心目中的戀愛天堂,在“你在學校會選擇什么人做你的愛情另一方”的調查中,只有8.8%的同學選擇“不會談戀愛”,而66.5%的同學選擇“志向相象,趣味相投”。專家分析,廣東大學生依舊單純,對校園愛情抱有很大的期望,在面對感情危機的時候,溝通渠道少,不知如何處理,容易走向極端。
盡管社會上對大學生的性觀念議論紛紛,但專家在這項調查中卻發現,大學生性觀念依舊保守。“你大學期間是否有性生活”的調查中,有超過88.2%的選擇了“沒有”,這其中包括了105名碩士研究生。雖然調查結果可能會存在一些誤差,但我們看到大學生對待性的態度還是比較謹慎的。在“你從什么途徑了解到性知識”的調查中發現,53.2%的人的性知識是通過“旁門左道”和“同學談論”中獲得的,只有41.8%的人是從課程和書籍中學習到的。專家認為,即使在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大學生在性教育方面依然落后,這不能不引起社會的反思。
半數以上學生對不順心的事“強忍”和“逆來順受”
“如果你遇到不順心的事,如何解決”,54.2%的同學選擇了“強忍”和“逆來順受”,而選擇“找父母傾訴”和“找心理咨詢機構”的僅占8%。
在“是否參加學校心理健康課程”的調查中,只有3.6%的人經常參加,不知道或沒參加的比率高達69.8%。而“是否去過學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的調查中,經常去的比率低至0.8%,92.6%的人表示沒聽說過或沒去過。
專家在調查中發現,目前廣東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體制落后,普遍存在編制混亂,分工模糊,管理松懈等諸多問題。部分學校的領導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工作缺乏主動性,嚴謹性和科學性,不能防患于未然。另外,與其他教育課程和機構設置相比,大部分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明確的要求和統一的規定,因此在考核上缺乏依據,導致教職工工作松懈,水平參差不齊,隊伍不穩定。
因此,專家呼吁,政府教育部門應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部分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試點,探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機制,并加以推廣。 (林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