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未來房地產市場應怎么發展?不少專家認為,這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當前的土地供應。目前的土地政策將從正負兩個方面影響房價:一方面,國家通過優化土地供應結構來改變未來房地產供給結構,有利于穩定房價;另一方面,偏緊的土地政策使得土地成本逐漸升高,這將最終體現在未來的房價上。
調整土地結構成穩定房價“法寶”
信貸和土地政策是調控房地產市場最有效的手段,調整土地供應結構進而穩定房價已成為當前的調控“法寶”。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日前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表示,為進一步調整房地產業結構,將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合理確定各類土地的供應比例,加快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設,特別是要采取綜合措施,增加中小型、中低價位的住房供應。
此前,國土資源部、建設部和國家發改委都把調整供應結構列為今年工作重點。
1月底,國土資源部公布《2006年國土資源管理的工作重點》,強調從土地源頭入手,加大對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房、經濟適用住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應,嚴格控制低密度高檔住宅土地供應,繼續停止別墅類用地供應。
業內專家表示,加大中低價位商品房的土地供應而嚴控高檔房土地供應,不管是從算術平均還是加權平均來計算,都將有利于拉低房價。
目前,中國土地供應已經實現了“招拍掛”,盡管有些地塊遭到流拍,但成交的案例大多都高出掛牌價或起始價。全國政協委員李曉林分析說,“招拍掛”機制的核心在于對土地出讓價的向上競價最高的開發商取得土地,比起原來各種方式的出讓和轉讓,土地成本可能大幅增加。土地成本高了,房價豈能不高?
“勾地”制度將繼續提高土地價格
國土資源部有意推行的“勾地”制度將繼續提高土地價格。所謂“勾地”制度,是指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定期向公眾發布一份可供出讓土地的清單,讓開發商自行研究,從清單中“勾”出合適的地塊,與政府磋商,并最終向政府出價。一旦出價符合政府要求,該土地便進入公開競標程序,形式可以是拍賣或者掛牌,價高者得。競標結束后,除非其他競標者出價更高,否則最初“勾地”的開發商須以原出價承讓該土地。
“勾地”制度可以防止出現流拍情形、提升政府合理定價的能力。同時,在“勾地”過程中,“勾地”開發商可就土地用途、技術指標等細節先與政府協商,對土地進行“優化”,因此最終的土地“產品”將更貼近市場的需求。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勾地”制度使得政府有權“捂”地不讓,長期來看,土地價格可能居高不下,容易與市場脫節,從而形成供求矛盾。(申屠青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