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3日電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在全國政協工商聯界別的小組討論會上,政協委員、吉林正業集團董事長韓真表示,“我原來做房地產,后來做農產業,但這幾年的收獲基本上沒有多少,還虧損。做一年房地產的收益超過了做十年農產業。”
韓真發1992年下海進入房地產業,后來涉足生豬、屠宰和后階段加工處理。胡潤富豪榜去年對他有過這樣的介紹:“2004年韓真發仍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其豬肉加工項目上,但正業集團的銷售額主要來源于房地產開發和管理。”
韓真發的感慨得到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的強烈共鳴。第二天,在北京豐臺區工商聯駐地的一間會議室里,面對滿屋子的記者,劉永好忍不住反復提及“干一年房地產的收益超過十年農產業”這一觀點。
“在中國,20年前沒有人做房地產業,大家都是外行,但只要頭腦靈活,能從銀行貸到款,就能掙大錢。”
同時涉足農業、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劉永好現身說法:“房地產行業的收益和農產業的投資收益確實不一樣。一個投入不太多,收益很大;一個投得很多,收益不大。”
對于農業,劉永好一口氣點出三個“不足”——收益比較低、周期很長、風險特別大。“總之,感覺灰溜溜的。不少民營企業家在背后說,他們真傻,做房地產多好。”
劉永好話鋒一轉,說:“前幾年我們在金融和房地產都適當地做了投資。這些回報都是巨大的。”
經過十年的發展,新希望在民生銀行的投資現在回報已超過10倍。至于房地產,用他的話說是:“大家都說房地產瘋了,這是因為回報高,我做過房地產知道這些。干一年房地產等于干十年農業。”
“這是商業選擇,是自然規律。”將農業與房地產的收益率相比較,劉永好顯得有些無奈。
不過,他看到了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創富潛能。劉永好說自己的目標是將新希望建成中國第一個世界級的農牧業企業。他呼吁國家的政策向農產業傾斜。
“當我們在農業領域的投資回報達到房地產的一般水平時,將會有很多的資金投到農業,這里面存在一個政策引導問題。政策引導得好,社會資金大量流向農村時,我們的效果就到位了。”(郭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