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在上海打算落地生根的臺商和臺商太太,開始“補習”上海話,希望自己從鴨子聽雷,進階到“有聽也有懂”,甚至開口能來幾句上海話,跨過語言鴻溝,打入當地社交圈。
“阿姨,你要買什么東西?”一位臺商太太聽到店員用“阿姨”來招呼自己,把自己叫老了,氣呼呼地,頭都不回,轉身就走。這是因語言鴻溝而造成誤解的一個例子。
“在上海話當中,阿姨就是一種尊稱,沒別的意思。”教上海話的徐唯一老師解釋。徐唯一為臺商和臺商太太開班教“上海話”,課堂上有名學員滿腹疑惑,問自己如此年輕貌美,怎么被稱呼為“阿姨”?
臺商與太太 攜手上課補習上海話
在上海生活6年的元富證券上海首席代表翁基能說,上海這幾年快速發展,涌入外來人口,上海過去的城市封閉性格已不存在,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他1997年到上海,上海人滿口上海話,就是不肯講普通話。如今,只要開口講普通話,上海人也馬上會以普通話應答。
翁基能觀察,在上海生活久一點的臺商,往往都是聽得懂、講不出口,所以到了商場,往往都是臺商講普通話,上海人講上海話,彼此不用透過翻譯,卻都聽得懂。
一位在上海10年的臺商聽得懂上海話,也喜歡秀幾句上海話。他說,談生意時,能講上幾句上海話,可以很快與上海朋友拉近距離。不過,當上海人當著他的面,用上海話談“底牌”,他就樂得裝傻,以窺聽商機。
上海廣播節目“臺商家園”還穿插了上海話教學的內容。專門出版語言書的臺灣三思堂出版社也推出7、8套上海話教學材料,顯見學上海話氣氛相當熱絡。
“不能理解語言,就會產生很多誤解。”徐唯一說。他說,了解上海語言,就像打預防針,自己心里有底,在生活中如魚得水,也像一項技術投資,可以增進人脈資本。
腔調難學 連音卷一起引發趣事一籮筐
徐唯一在臺灣人士鄧文聰開設的上海哈弗進修學校教書。這家補習學校原本僅教美語、日本等,但應臺商需求,兩年前開設了上海話補習班,如今,學習上海話的不僅是臺商,還有外國人與臺商太太,臺商太太在白天時間上課兼聯誼,好不熱鬧。
上海話聽起來連珠炮似的,并不好學。徐唯一說,臺灣人士學上海話往往就是腔調學不會,因為上海話的聲區比臺港澳腔低兩度,比如,臺港澳腔講“你好”,是語尾上揚,上海話“儂好”就是下降音。上海話連音很多,全部卷在一起,得要花點時間習慣。
課堂上老師用普通話和英文教學生學上海話。徐唯一說,上海話以發音高低、升降音的不同,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我要湯,和我要糖,湯和糖在上海話,聲母和韻母都相同,湯是四聲,糖是三聲,發錯音調,服務生就會端上不同的東西。此外,上海話的內容豐富,光光一個“吃”字,可說吃開水、吃香煙,還可以說,我要請你“吃生活”,就是我要教訓教訓你的意思。
到北京學滿口卷舌“京片子”,到上海可得吃鱉。徐唯一說,上海話沒有卷舌音,千萬別亂卷舌。(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