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中國政府近年對內提倡“和諧社會”,對外宣傳“和諧世界”,已引起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發表封面文章,指孔子倡導的“和諧”理念,已被中國政府用作應付國際與國內問題的最新式武器。
“和諧”學說產生于春秋時代,當時周天子已失去對諸侯國的控制,“禮崩樂壞”,戰爭不斷,民不聊生,一心仰慕周朝禮制的孔子,提出“和而不同”、“和為貴”的理想,作為指導國際及人際關系的準則。
儒家文化自漢朝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價值,影響中國社會二千多年。直到鴉片戰爭之后,儒學受到西方文化猛烈沖擊。
然而,中國二十多年經濟高增長的副作用開始顯現,社會矛盾惡化,貧富懸殊加深。
胡溫政府從儒學文化中吸取靈感,將建立“和諧社會”作為執政原則,重構價值體系。儒學再次興盛,儒學研究機構在各大學紛紛成立,至少有三千多所小學恢復教授孔子學說,蘇州等地出現私塾。去年九月孔子二千五百五十六歲誕辰,中央電視臺首次在全球直播祭孔盛典。
為了消弭國際社會對中國崛起的戒心,中國計劃在全球創建一千所孔子學院,目前已在韓國、日本、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地建立了三十多所,派出老師為外國人講授中文和儒學,傳遞中國人愛好和平的訊息,強調即使中國強大了,也永遠不稱霸。
孔子在二十一世紀高速現代化的中國,再次“價值發現”,成為解決疑難雜癥的靈丹妙藥。(摘自香港太陽報;作者:鐘賢;內容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