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5個目標,僅基礎設施一項資金缺口就達2000億元。
今年兩會主題之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為新農村問題的最早研究者,昨天,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領銜解讀了這一政策。他特別強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雖然包含5個方面(經濟發展、收入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但真正著手點應該是在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就是從村容整潔入手,增加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方面的投入。
中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300多萬個自然村。據國家計委的調查,這些村要想達到新農村所講的安全、道路三通等方面的建設,需要人民幣40000億元。
林毅夫說:我國目前的階段性目標是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現在到2020年還有15年的時間,如果說40000億元是完善村容整潔或者提供基本的公共基礎設施需要,那么在這15年當中,平均每年的投入應該是2700億元。”
去年,中央政府對“三農”的總支出是2975億元,但用來支持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只有293億元。今年的“三農”支出將達到3397億元,增加了422億元。“我想這422億元也不會全部用于公共基礎設施,當中有不少可能是用于農業稅減免以后對鄉鎮政府的補貼,以及支持農村義務教育。”林毅夫說,即使將今年增加的422億元都放進去,也不過就是700多億元,還缺2000億元。
所以林毅夫認為,新農村建設有相當大的資金缺口,要實現農村全面“翻新”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總理談到要下大決心調整投資方向,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重點轉向農村。”林毅夫很樂觀,“可以預期將來,在2007~2008年以后,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應該會在往年的基礎上逐年增加。”
同時,“資金的缺口相當大,政府應該增加投入,但也不可能完全由政府來做。”林毅夫提出,可以利用信貸資金和公共資金,也可以鼓勵農民投資進行建設。
他認為,農村自融資金分散在很多領域,如果能把各個地方的自融資金都整合起來的話,效率會提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也提出,要增加信貸對農業基礎設施投入的支持。動員社會資金,并鼓勵受益的農民投資。
有觀點認為,現在雖然強調新農村建設公共設施這一塊,但目前農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軟件投入方面,比如教育、公共衛生等。
對此,林毅夫表示:“如果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5個目標同時鋪開,根本不知道怎么下手。我個人認為,應該從基礎設施入手,基礎設施建設本身也可以讓農民參與。將村容整潔作為切入點以后,其他幾個目標也能很快達到。”
(稿件來源:第一財經日報,作者:季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