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0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近來,上海樓市遭遇來自內、外部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以及預期壓力的“三重門”。分析人士認為,在此形勢下,震蕩調整、穩中趨跌,將是2006年上海樓市的主基調。
內:供給鐵定放量,交易長期低迷
作為上海市房屋和土地資源主管部門的官方網站,“網上房地產”的交易數據顯示,自3月份以來,因為新盤陸續上市,上海房地產市場商品住宅的供應量一改一、二月份的縮量態勢,持續放大,連創自今年以來的周供應量新高。
進入3月份,借春季房展會的推動,大部分具備預售條件的樓盤紛紛擇機上市,新增供應量大幅增長成為必然。據悉,目前上海樓市網上可交易的商品房已達1850萬平方米,2005年已取得預售證、但未開盤的樓盤尚有80個左右,此外,2006年還有大量新盤要開。據此,供應放量已成鐵律。但市場窘境并未改觀,眼下成交量仍維持在日均約5萬平方米的水平,相比年初雖有所回升,但與供應量相比,銷售率仍然偏低。
與此同時,商品住宅價格整體下降趨勢較為明顯,成交均價緩步下滑,尤其是內環房產成交均價一直在下降,目前均價在每平方米1.3萬元左右,較月初下調了約500元。并且,市場熱點基本集中在少數降價明顯或性價比較高的樓盤,尤其是在同一板塊上,價格偏低的樓盤成交量明顯走高,價格相對較高的樓盤銷售速度較慢。
中國指數研究所日前對上海、北京、深圳、武漢、重慶五城市居民的購房決策調顯示,上海31%的購房者認為價格是首要的考慮因素。正因為價格沒有調整到位,居民的錢袋仍不愿意打開。對此,最能說明問題的是銀行個人放貸的不斷萎縮。
3月中旬,央行上海總部在今年2月份上海市貨幣信貸運行情況報告中指出,上海房貸連續第8個月萎縮,中資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大幅減少了36億元,創下了自去年7月以來的最高紀錄。同期,上海統計局公布的金融運行概況顯示,2005年上海市住房按揭貸款余額2644.94億元,年內新增不足200億元,同比少增528.69億元。可見,個人房貸跌勢一直在持續。換言之,樓市交易長期低迷。
外:境外樓盤爭奪買主,基金、股市分羹樓市
就在上海房地產市場內部購買力尚不能充分啟動的情況下,若干外力已虎視眈眈,欲“挖墻腳”。在剛剛閉幕的“2006上海之春”房展會上,外地樓盤爭搶購買力和業外資本市場分流“房產投資款”的雙重壓力不期而至,正在對上海房市釜底抽薪。
在上海展覽中心——也就是“上海之春”房展會的場館所在地,一股“外來和尚”喧賓奪主的氣氛撲面而來。巨幅外地樓盤廣告矗立在展館廣場的正中央,引人注目;進入會展的東館,這里幾乎是外地樓盤的天下:不僅有來自北海、三亞、海口等地的樓市“遠征軍”,更有來自蘇州、昆山、太倉、南京等上海周邊地區的“多兵種部隊”。特別是以上海“后花園”自居、毗鄰上海的長三角“內圈”樓盤,顯然已將上海買家列為了目標客戶,它們索性將“上海”作為自己的主打概念之一。
這些“外來部隊”意圖非常明顯,分羹上海樓市的購買力。他們多以每平方米兩三千元、甚至一千多元極具“殺傷力”的誘人價格和便捷的交通、優越的人居環境、未來升值潛力等,來吸引上海人向他們松開捂緊的口袋。
預期:各方持續看跌,年內震蕩微調
不僅現實購買力不旺,人們對上海樓市的預期仍是普遍看跌。中國指數研究所日前對上海、北京、深圳、武漢、重慶五城市居民購房意愿所作的調查顯示,目前上海投資和投機性購房需求受到有效抑制,用于出租和轉手套利的投資和投機性購房比例只有6%。無論是投資還是投機者,近期都不會入市。
在房地產專家對房地產行業發展前景和價格走勢的判斷方面,上海的市場專家表現謹慎,有6%的人認為樓市可能走下坡路,超過50%的專家看淡市場發展,只有40%左右的專家看好未來市場。具體到2006年房價走勢,絕大多數(82%)市場專家認為樓市價格將出現輕微下調。
不僅消費者、業內專家對上海樓市預期謹慎,就連開發商自身也不看好2006年的上海樓市。中國指數研究所所做的上述調查顯示,上海開發商認為2006年房價會上漲的比例為零,其中,有45%的人認為上海房價將會微跌;有22%的人認為上海房價將會大幅下降;另有22%的上海房地產企業家認為政策對樓市的影響將是不利的。(徐壽松 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