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2日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國家發改委交通司司長王慶云指出,以京滬高鐵建設為標志,接下來的五年將是中國鐵路現代化的重要發展期,而京滬高鐵的啟動將為現代化鐵路的建設拉開了序幕。
文章稱,從最早的可行性研究,到最后獲批立項,京滬高速鐵路走過了超過10年的曲折復雜論證過程。這一過程中,人們對修建京滬之間更快捷交通線路的必要性并無質疑。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協會副會長王德榮指出,京滬鐵路連接的兩座城市北京上海,不僅是全國政治、文化中心與經濟中心的連接,更是環渤海和長三角兩個重要經濟區的連接。無論是上海向周邊的輻射,還是相對成熟的長三角向環渤海經濟區輻射,都需要一條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速便捷的交通路線。
但現狀是,京滬鐵路存在著運力不足的頑疾:其以占全國鐵路營運線2%的比重,承擔了10.2%的全國鐵路客運量和7.2%的貨物周轉量,運輸密度是全國鐵路平均運輸密度的4倍。
多年從事鐵路研究的北京交通大學紀嘉倫教授指出,國務院頒布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確立了中國鐵路網建設的藍圖,但磁懸浮制式卻不兼容,不能進入現有鐵路網絡。而京滬間總客流量的70%左右是通過鐵路網由沿線進入的,所以高速鐵路的運用效益會比較好。
“京滬高速鐵路的前期研究工作已經進行了近10年,數以千計的科技人員取得了幾百項科技成果”。紀嘉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