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三月二十一日電 題:中國服裝為何成不了國際名牌?
中新社記者 孫璐
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世界上最大的服裝出口國,雖然有兩個“最大”,中國卻沒有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級名牌。那么,中國服裝為什么為何成不了名牌?在二○○六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
內地市場“洋風”吹
“你認為哪些時裝是名牌?”、“你認可哪些時尚品牌?”,這是記者在申城幾家大型商場對此間市民發出的詢問。而在近二十位消費者的回答中,“夏奈兒”、“LV”、“范思哲”等“洋品牌”的“點擊率”最高,而真正的國內品牌卻鮮有人提起。
這樣看來,中國消費者對“洋品牌”的崇拜似乎有點固執,但在申城一些高檔商場走上一圈后,記者卻又覺得他們對名牌的見解在情理之中。在上海,從恒隆廣場、中信泰富等頂級商場到太平洋、百盛等中檔商場,就時裝而言,均是“洋品牌”當家。就算是一些國產品牌專柜,也在商標標識或店面裝潢上處處透著一股子“洋氣”。
“中國內地的消費者過分看重洋品牌,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氛圍中,中國原創服裝品牌的成長阻力重重!贝碎g專家如是說。
中國名牌多“短命”
不但在知名度上大大不及國外品牌,中國內地服裝品牌的更換速度也非?,可以說是“短命”品牌占了大多數。來自二○○六上海國際服裝文化節上的最新調查統計表明,每年中國服裝市場上大約有兩千多個品牌被淘汰,平均每天有六個品牌將被淘汰,每個品牌的的平均壽命只有短短的四個小時。相對于許多具備百年歷史的國外名牌,中國服裝品牌多是“曇花一現”。
究其原因,專家表示,國際服裝品牌九成以上都是以創始人的名字來命名,不論時代怎樣改變,都堅持統一的設計理念和時尚風格;而中國服裝品牌大多數都是服裝企業拍著腦袋想出來,真正樹立服裝設計風格的企業很少,很多服裝企業在市場上一味跟風,不注重設計,也不注重品牌的營銷與管理。
創立名牌三大難
在采訪了一些時裝專家后記者了解到,世界級的名牌服裝應包括三大要素:創新的設計、精良的做工;定期的新裝發布,引領流行時尚;以及具備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在這三方面,中國服裝品牌要走的路都還很長。
首先在設計上和引導流行上,業內專家表示,抄襲、仿冒和“傍洋名牌”是中國時裝業“揮之不去的痛”;而在服裝的文化內涵上,從審美角度來看東西方也有著很大差異,全盤西化的服裝會讓中國人找不著感覺,不加區別地進行“拿來主義”,是制約中國時裝發展的癥結所在。
專家表示,時下“Made in China”的服裝早已走向全球,而與之同時,配額限制也成為中國服裝業出口發展的瓶頸。要想使“中國制造”在世界經濟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創建名牌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