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3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固定利率”“雙周供”“接力貸”“直客式”房貸……最近一段時間,隨著各種類型的房貸新產品“目不暇接”地問世,各個銀行之間的房貸大戰也悄然打響。對此,專家指出,由于房貸業務的不斷縮水,各家銀行早已坐不住了。為了重新奪回市場,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家銀行都卷入了這場以“創新”為名的房貸爭奪戰。
據了解,早在今年年初房地產業走勢尚未明朗之時,個人房貸市場就已成為各商業銀行大打創新牌的“角力場”。“固定利率”還貸方式于今年1月高調出場,因其可憑借固定還款利率而規避加息風險,一時間吸引了眾多眼球。但由于其固定利率標準略高于目前實施的利率標準而響應者寥寥。
即便如此,各大銀行似乎仍舊樂此不疲。從深發展“雙周供”業務到農業銀行“接力貸”,再到中行近期的“直客式”房貸等新產品的推出,更是讓人應接不暇。然而實際效果卻遠遠沒有新產品剛推向市場時所引發的關注大。以“雙周供”和“直客式”房貸為例,“雙周供”通過提高還款頻率,使利息支出減少并縮短了還款周期,此舉對于廣大“工薪”一族而言,未發薪就還錢的方式未免顯得捉襟見肘;而“直客式”房貸,購房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享受開發商所給予的一次性付款的優惠房價,但進入門檻很高。
那么為什么各家銀行還如此熱衷于在房貸品種上推陳出新呢?上海富陽物業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師王娟表示,一方面,從國家大的宏觀環境看,刺激消費是今年的一個主題。在“十一五”規劃中已將刺激消費作為拉動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不僅在住房消費,在其他零售品消費中也都會出臺一些新的舉措來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其中刺激住房消費是最重要的一環。因此,各家銀行紛紛推出房貸新產品是不奇怪的。
另一方面,受去年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銀行個人房貸業務增長乏力。自去年3月“房貸新政”實施后,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增幅全面放緩,新增房貸增長額跌至歷史最低點。與此同時,消費者出于減少房貸支出的考慮,紛紛提前還貸,從而使商業銀行遭遇了新增房貸下滑和提前還貸持續上升的雙重困境。而個人房貸作為銀行最優質的貸款資產,必然是各家銀行的必爭之地。正是由于這些原因,各家銀行紛紛推出了種類繁多的房貸新產品。
面對品種繁多的房貸產品,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呢?北京房產中介“鏈家地產”市場總監金育松說,對于首次房貸者來說,選擇浮動利率更省錢。因為選擇短期貸款時,浮動利率實行基準利率,因此比較劃算;而對于多次房貸者和投資型房貸者來說,選擇固定利率是較為合適的。因為選擇固定利率可以將利率上升的不確定因素完全抵消,利于房產投資風險的控制。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貸款者都需要多做比較,算細賬。”金育松提醒說,目前房貸消費者對購房未來支出成本不斷加大的心理預期,使得消費者的貸款心理發生變化。因此一些消費者盲目選擇提前還貸、“雙周供”或“固定利率”還款。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是否一定需要通過“固定利率”、提前還貸或“雙周供”方式來規避利率風險,還需要先對自己目前的還款能力、預期未來的還款能力以及自己屬于哪類置業群體等多方面作出理性的評估,然后再選擇貸款方式才是最佳的。(李佳鵬 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