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7日電 據《新聞晚報》報道,近日從上海市民政局獲悉,今年上海擬進行“以房養老”的試點工作,上海市民政局正在與相關部門對此進行研究。
所謂“以房養老”是指住房的“倒按揭貸款”,老年人以其自有住房作抵押,銀行定期向老年人放貸,老人辭世后住房由金融或保險機構收回還貸。對于擁有房產但缺乏其他收入來源的老年人來說,它提供了一種“以房養老”的方式。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以房養老”概念,認為“以房養老”是一種新的社會保障方式,可減輕政府和社會的負擔,建議上海市社保、金融、房地產部門共同探討。
目前,上海已有200多萬60歲以上老人,老人以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為主,市中心養老機構每月的基本花費在800元到1000元左右,而大多數老人的退休金在1000多元左右,如果老人進行機構養老,可想而知,生活相對比較拮據。但是如果一位老人有一套100萬元的住房,老人可以將該住房抵押給銀行,在有生之年,每月獲得一定數額的貸款補貼退休生活,其生活質量將極大改善。
相對來說,很多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將房子抵押出去,擔心子女有意見而對他們撒手不管,畢竟老了、病了,還是要靠子女來照顧。這其中也還牽涉到一個觀念問題,因為中國人習慣將財產留給子女。對于無子女的,或子女較為富裕、開通的,以及子女在國外的空巢老人來說,這種養老方式比較合適。
但也有專家指出,“以房養老”牽涉到房地產業、金融業、社會保障、保險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對這些領域的運作質量要求相當高。另外風險也比較大,比如貸款期限比較長,房產價值會發生變化,老人預期壽命和利率的不穩定性,房屋損耗等等。對于老年人來說,存活時間越長所獲收益越大,而金融機構則要多增加支付。(孟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