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大部分城市的房價,是持續攀升的。
房價上漲有多方面的原因,依筆者的觀察,主要有以下三種。
土地因素
在今年的兩會上,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李元在記者會上就中國的土地政策有過這樣一段表述。他說,中國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因此,必須嚴格管理土地,特別是保護耕地。在土地管理方面,保有18億畝耕地是約束性的指標,堅決不允許突破。
李元的話里面,關鍵就是18億畝耕地堅決不允許突破。根據國土資源部在記者會現場散發的資料,截止到2005年年底,全國耕地面積為18.31億畝,耕地后備資源僅1億畝左右。
也就是說,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規劃,中國可用于建設的耕地只有0.31億畝。這個數字,相比較于“十五”期間全國耕地面積凈減少9240萬畝,是相當少的。
銀行壓力
銀行與開發商,應該算是一對歡喜冤家。因為前些年房地產市場一片繁榮,銀行貸向房地產的款項是優質貸款,所以,雙方的合作可謂皆大歡喜。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日益繁榮,開發商的胃口也越來越大,為了積攢更多的資金,搶占更多的市場,部分開發商在資金問題上就有一些偷奸耍滑的動作。
銀行方面當然發現了問題的苗頭,于是就有了連續發生的銀行與開發商、建設部之間的較量。
第一次:2003年6月,央行發布121號文件,要求對空置量大、負債率高的房地產企業嚴格審批、重點監控。同年8月,國務院發布18號文件,規定對符合條件的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項目,要繼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第二次:2005年8月,央行發布房地產金融報告,建議取消現行房屋預售制度,改為現房銷售。之后,建設部方面明確指出,商品房預售制度目前還不能取消。
第三次:2006年全國兩會上,33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議案,建議取消房地產預售制度。對此,建設部方面又一次回應,認為取消商品房預售制度需要慎重、認真研究。
以上三次較量,雖然不分勝負,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銀行對開發商的風險控制明顯加強了。對于開發商而言,成本的壓力又增大了。
誠信壓力
開發商所要面對的誠信壓力,主要是來自兩個弱勢群體,一個是農民工,一個是購房者。
拖欠農民工工資,是很多開發商的慣用招數。當一些農民工無奈之下,通過爬高樓、自殺等極端方式討薪時,這個問題成為社會熱點,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注意。接下來就是從中央到地方的各項保證農民工按時領到薪水的嚴厲措施。開發商的拖欠也就越來越難了。
購房者被開發商蒙蔽,一個是資金的問題,一個是房屋質量的問題,還有物業服務的問題等。
隨著民眾維權意識的覺醒和提高,來自農民工和購房者的壓力,考驗著開發商的誠信。這本來是開發商應付的成本,由于之前沒有顧及到、或者故意的忽略,現在要補上這一課,相對而言,成本當然是增加了。
房價未來走勢
對于房價的未來走勢,筆者有如下判斷:如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企業、消費者同心協力,將高房價打下去是完全做得到的,甚至于像有的專家說的那樣上海下降50%,北京下降30%也是有可能的;但是,現實的情況很可能是,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還將平穩上漲一段時間,拉出一條溫和上漲的長陽線。
當然,這條平穩上漲的長陽線,其色調是冷的。筆者之前已經分析過北京交叉線,現實情況證明,交叉線并非北京僅有。不久前的西安房展會,雖然房價在上漲,但是交易量相比較于往屆縮水40%,這又是一條交叉線。
在交易量大幅度下降這條陰線的映襯下,房價上漲的陽線顯得清冷又孤單。繼續漲下去,就是高處不勝寒。
西方人說,再長的隧道也有盡頭;中國人說,守得云開見月明。早晚有一天,房價是要下降的。事實上,上海的房價已經開始下降了。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王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