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釋永信,這位披著袈裟的“CEO”,已經以越來越多的驚人之舉,使得他和他背后的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成為世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洛杉磯時報》將他描繪為一位融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為一體的成功宗教人士
比少林寺的職業經理人們更忙碌的是方丈釋永信。
這個總是一身黃色僧袍和紅色袈裟、略微發福的中年僧人,從1999年8月開始成為少林寺1500年歷史上最年輕的方丈。此外,他還是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和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
3月14日,他在北京開完“兩會”,當天夜里11點從鄭州趕回少林寺。15日,主持前任代方丈素喜和尚的下葬儀式,同日下午,接待國家宗教局的來訪,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少林寺的訪問做準備,在北京的兩會期間,他還抽空參加了央視《新聞會客廳》節目的訪談。
在金庸、古龍的小說或者胡金銓的電影,以及一切關于少林寺的想象中,少林寺的僧人總是作為一個嚴肅、古板的世俗生活對立面而存在,而在眼下這位少林寺方丈的身上,則難見這樣的痕跡。早在3年前,美國“探索”頻道的一個有關釋永信的短片《新少林方丈》中,就已經用“CEO”作為“方丈”的英文翻譯。
釋永信,這位披著袈裟的“CEO”,從正式升座為方丈以來,已經以越來越多的驚人之舉,使得他和他背后的千年古剎——禪宗祖庭少林寺,成為世人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他接受各大媒體采訪,坐著配有專職司機的吉普車四處旅行,乘坐噴氣式客機周游世界,策劃在拉斯維加斯舉行大型表演,與好萊塢名人們亦有過往,并在全球開設少林分寺。《洛杉磯時報》不久前刊登一篇題為《功夫僧人趕時髦》的文章,將他描繪為一位融中國佛教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為一體的成功宗教人士。
在最近的一次接受網絡媒體的采訪中,釋永信自稱最喜歡獨坐禪房,打坐、思考。但隨后他即感慨,自己每年有超過六分之一的時間在國外飛,和上流社會打交道,去過的國家現在連自己也數不清。
寺院的興旺
在網上搜索“少林寺”詞條,你可以搜到無數的少林寺最新動態,包括少林秘籍上網,少林學研討會,易筋經研究,以及更多的毀譽參半的評論。
1981年,釋永信來到少林寺時,這座在全盛時期曾經擁有數百頃土地和2000余名僧人的古剎蕭條不堪,只剩下12名老僧和寺后半坡上的20多畝田產。盡管從1974年9月開始,少林寺已經以5分錢的門票價格對國內游客開放,但截至1978年底,總共接待的游客只有20萬左右。
轉機出現在1982年,這一年香港電影《少林寺》上映。直到今天,每年仍有150萬游客來到少林寺,在導游的引導下尋找當年電影中的場景。就在1982年,少林寺的游客達到了70多萬人,1984年更達到260萬人,這個紀錄到今天也沒有被突破。
除了慕名而來的游客,還有為武術癡迷、扒著火車而來的學武少年。當年的少林武僧、今天已經安家在登封市成為一家武校教練的彭先生告訴記者,在電影《少林寺》最熱門的時候,少林寺的大門外幾乎每天都跪著外地來想要入寺習武的中學生,由于沒有父母的同意和家鄉民政部門的許可,他們中間的絕大多數人最終也沒有穿上僧袍,但不少人卻成為周邊武校的畢業生。
在1982年以前,少林寺周圍的村民每年收入只有30元,嵩山腳下的登封縣是河南省117個縣市中經濟倒數十多名。但隨著少林寺的聲名鵲起,開武校和飯館、商店的村民成了先富起來的人,登封市的經濟也排到了全省十幾名。登封現有的三大經濟支柱:旅游、煤炭和電力,其中旅游經濟一度占到38%的比重。
登封現有近70所武校,其中規模最大的塔溝武校擁有學生1.5萬人。一到周末,可以在城內的各處網吧和飯館看到身著各式武校校服的學生。每年的寒暑假結束以后,在鄭州火車站,都可以看到成群地打著“少林武校”類似橫幅的中巴車隊,等著迎接返校學生。
從發展上來講,這是少林寺的黃金時代。但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少林寺所代表的強調內省和覺悟的禪宗文化,被寺院外的商店、攤販、飯館和武校重重包圍,直到今天。
由于經濟狀況的好轉和突然獲得政府關注,少林寺內的大規模整修也由此開始。到1999年,少林所有殿堂幾乎都已經按照1928年火燒少林寺之前的照片被復原。少林寺的混凝土再也沒干過,“我從1998年一直修到現在”,一位在少林寺扛活的河南師傅對記者說。目前,一個依托原跡,約11萬平方米的新少林寺建造計劃已經擺上了議事日程。
少林寺的資產
如同無法說清楚自己去過多少國家一樣,少林寺到底有多少資產,面對媒體的疑問,方丈釋永信從來沒有給出過答案。
比較清晰的資產是:門票、武功和香資。
僅以門票收入一項計算,根據統計,現在少林寺每年游客量在150萬人左右,每張40元,少林寺門票總收入一年是6000萬,少林寺可以拿其中的四分之一,也就是1500萬。
關于武術演出,自1987年釋永信開始擔任少林寺住持以來,少林僧人也逐漸走出國門,參加國際性的宗教學術會議和佛教法事活動,并把少林功夫帶到了國外。截至2004年,僅釋永信親自率領的少林功夫表演團體已經走訪了60多個國家,表演超過1000場次。根據英國《衛報》此前報道,少林寺在美國演出一場的收入在1萬美元左右。
2005年10月,由少林寺和鄭州歌舞劇院聯合編排的原創舞劇《風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劇院亮相。隨后,該劇已與美國藍馬克娛樂集團達成協議,《風中少林》將于今年7月赴美演出兩年,約800場,演出收入預計達800萬美元。
作為其他寺廟賴以生存的香資捐贈在此前并不是少林寺的重要收入。但隨著少林寺越來越多地介入于社會活動中,香資正在成為另一項主要收入。以此次“功夫之星”大賽為例,少林將得到不少于100萬的捐贈。
回顧少林寺的歷史,這座皇家寺院,從來就擁有大量的寺產,它習武的歷史也是由護寺而產生。它崇尚主動的行為方式,不避世,參與政治,甚至影響政治。在它的歷史里沒有避世遁形的基因。
釋永信在《禪露集》中也有這樣的觀點:“佛教不避世,佛教如果避世,早就自取滅亡了。”少林寺這種“歷史性格”,與其他寺院不同,這或許可以解釋它在商業社會中采取的主動姿態。
研究寺院經濟的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游彪指出,“寺院的經濟獨立,在一般人看來似乎應該是件好事。有了穩定的收入后,出家人就不必為衣食操心,能夠安心辦道,寺院也有實力從事弘法事業。但長此以往,很可能使僧團失去教化社會的功能,從而喪失其不可替代的功用,成為一個世俗的團體。”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王剛 鄭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