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四月十五日電 (記者 劉舒凌)十五日在此間出席兩岸經貿論壇的金融界人士表示,突破金融開放困境,應考慮通過民間經貿交流實現。
在進行“兩岸金融交流與兩岸經貿發展”議題研討時,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認為,直接、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已經成為維系兩岸經濟往來不可或缺的要素。
他說,近年來,對大陸的金融服務業成為臺灣金融市場重要業務。截止去年八月,經營兩岸OBU業務的臺灣本地銀行達七十家,總資產規模為六百三十八億美元,成為臺商資金運作中心之一。
巴曙松表示,兩岸旅游、文化、民間交流的不斷增加,也需要更多個人金融業務服務。
臺灣大學經濟系教授許振明指出,臺商在大陸的發展對于兩岸間交流有很大助益,是兩岸經濟成長的基本要素之一。如何加強對臺商的協助,金融融資的管道暢通是未來兩岸經濟發展的重點。
北京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宋逢明認為,臺灣地區作為一個新興金融市場,和大陸的金融市場有很多相似之處;臺灣金融業如能把發展經驗帶到大陸來,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他說,兩岸經貿迅速發展,但兩岸金融往來的過程是間接的,途徑是迂回的。
宋逢明分析認為有三點原因:臺灣當局思維偏誤與人為設立的政策障礙,兩岸金融合作缺乏交流協商平臺,金融業統計、會計的標準不同以及金融法規的不協調。
實踐大學講座教授張春雄指出,兩岸金融合作遲滯不前,目前金融合作方面亟待解決的包括,人民幣與新臺幣兌換與貨幣清算機制;兩岸金融監理合作;兩岸金融機構互設分支機構;大陸臺商融資輔導等。
大陸臺商多數是中小企業,面臨融資的困難,二00五年大陸國家發展銀行宣布將在未來五年提撥人民幣三百億元供臺商從事基礎建設或高新技術企業貸款。張春雄認為,這項專案貸款對臺商企業具有相當激勵作用,希望大陸方面建立一套臺商中小企業輔導體系。
多位學者專家并從不同角度對推進兩岸金融交流提出建議。
巴曙松認為,兩岸交流的不對稱一定程度使臺灣喪失潛在合作機會,如接納大陸金融機構入臺開展針對兩岸經貿交流的業務合作等,都能為臺灣地區金融市場帶來潛在利潤。
宋逢明說,應利用兩岸金融同業協會作為平臺,加強交流與合作。利用香港在兩岸金融合作中的橋梁作用。引導和鼓勵兩岸金融機構進行金融創新。
許振明表示,臺灣執政當局今年春接連提出緊縮兩岸經貿的措施,兩岸金融開放政策的實施可能遙遙無期。交流如何突破困境?許振明認為可行的途徑,是透過民間的經貿交流達成此目的;如臺灣民間金融機構可與大陸方面主管金融業務的官員進行接觸,透過交流會談以期迸出火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