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7日電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一場全國性的漲價風潮正在悄悄蔓延!狈康禺a戰略咨詢顧問王志綱近日表示,以北京為風向標,全國各大城市甚至是中小城市的房價也都躍躍欲試,房價開始出現報復性的反彈苗頭。
令人憂慮的是,上海的故事正在其它一線城市輪番上演。就在2005年中央統一號令、上海的房價不得不剎車之際,以往一直是“乖孩子”的深圳、廣州卻步其后塵,房價轉眼之間扶搖直上,現在這股浪潮終于又輪到北京了。
王志綱認為,如果說房價首先是供求關系的反映,那么決定房地產市場購買力的至少有三股力量:第一股力量是市場上正常的消費力,是真正購房用來安居的,在中國的一線城市中,我認為這股力量頂多占1/3;第二股力量是所謂的投資性購買,比如買個三、五套用于出租,以獲取長期穩定的租金回報,這股力量也比較偏于理性;而最生猛的當屬第三股力量,也就是所謂的“游資”。他們所信奉的生存法則是“東方不亮西方亮,炒罷南方炒北方”。當上海的房價節節攀升的時候,全中國、甚至是全世界的游資都往上海去,于是房價越炒越高,當房價被打壓下來,泡沫一破裂,他們又掉轉槍口,另尋出路。就像繁殖能力極強的細菌總是喜歡尋找最適宜生長的溫床和病灶一樣,又如蝗蟲般撲向廣州、深圳,包括珠海。據我了解,珠海這兩年的房價已接近翻番了,而深圳的不少新區房價則漲了好幾倍。
但更可怕的是,無論是自住、投資還是投機性購買,都普遍存在超前購買的傾向,生怕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其結果只能是愈演愈烈的供不應求。這里的“求”并非是正常的間歇性消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中國人一二十年的消費都集中在一兩年里了呢?
王志綱表示,北京市場的火熱其實是恐慌性消費、超前消費、投資型購買共同促成的。一來北京房價自去年以來的快速增長以及城區內住宅的減少讓那些觀望者產生了心理恐慌。二來剛畢業的大學生、想改善居住環境的中老年人等形成了同步購買局面。第三個方面,目前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使得很多人把資金投向樓市。
王志綱認為,目前,北京樓市的火熱是在透支未來的消費能力,不利于市場的長期、穩定的發展。因為在種種環境因素的刺激下,恐慌性消費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看著房價火苗一勁地往上竄,有誰還能從容不迫地理性消費呢?房地產和其它的商品不一樣,是個三合一的東西,全世界概莫能外。首先它是消費品,購買者注重它的使用價值,它的價格取決于價值的高低。所謂投資品,是因為它有保值、增值價值。所謂投機品,人們更看重的是它的轉手價值,其價格遠遠高于價值是必然的,就好像擊鼓傳花一樣,傳的人越多,價格就越高,泡沫就越大,不斷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游戲中來,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王志綱指出,當出現恐慌性消費的苗頭時,房地產的多重屬性就充分暴露出來,產品價格也就越來越背離它的價值,越來越不靠譜了,難怪有的發展商感嘆說,“現在房子的價格不是定出來的,而是比出來的”。
“如果我們認為上海樓市出現的情況還只是偶感風寒,而北京也開始上演類似劇目,其他城市再跟著演,那就是一種流行病了。如果不控制必然釀出大患。甚至有可能將房地產從一個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加速器,逐漸演變成一個影響國民經濟整體運行的癌細胞,一個難以收拾的超級病灶。”王志綱提示說。(洛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