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8日電 據《新京報》報道,“房價怎么一個勁兒地漲。”逛完2006年北京春季國貿房展會的周先生感嘆。北京四季房展會一向被視為京城樓市“晴雨表”,但2006年春季房展會數字背后卻似乎透出了某種不和諧跡象,而市場上各種撲朔迷離的信息,也讓北京2006年的樓市變得耐人尋味。
今年春季房展交易金額比去年冬季房展增長了3億多元,增幅近40%。而今年春季北京房價也一路走高,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期房預售均價同比增長14.8%,出現了供應量、銷售量和價格同時增長的“怪現象”。
“高價格”
一年內單價漲千元項目不在少數
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期房預售均價為6885元/平方米,同比增長14.8%。而這一數據是北京所有城區的平均房價,包括密云、懷柔等郊區縣在內。如果只統計四環以內的房價,則要遠遠超過這一官方數據。數據還顯示,前三個月,北京商品住宅期房銷售價分別為6687元/平方米、6957元/平方米和7046元/平方米,每個月房價都上漲幾百元。
東部某項目在展會上已賣到7800元/平方米左右,而去年6月份該項目開盤價只有6800元/平方米,不到一年上漲了1000元/平方米。同樣,位于東四環外朝陽北路的某項目現在銷售價為8800元/平方米,但今年1月份該項目均價只有7800元/平方米;位于西南三環的某大盤三期今年1月份銷售價為5700元/平方米,到3月份則漲至6600元/平方米。雖然這些項目房價上漲有產品品質提升、周邊配套日趨完善等因素,但今年一季度北京房價漲速較快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高交易量”
3月日均網簽量高于去年“金九銀十”
業內普遍認為,房屋整體銷售價格在合理區間上漲是正常的,但如果增速過快則可能會出問題。起始于去年5月份的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在各地實施后,多數購房者認為北京房價將下降,但現實情況卻是,進入2006年開發商不僅沒降低房價,反而不斷提高在售價格。
房價的上漲因素很多,包括去年土地供應量減少等,但同時也和去年積壓的購買力釋放有很大關系。
北京市房地產信息網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預售面積比去年同期增長15.2%.同樣,今年一季度北京房地產銷售網上簽約數量也呈現上漲趨勢,3月份北京期房網上簽約登記16641套,現房交易網上簽約登記230套,3月份平均每天銷售住宅544套,這個數量比去年“金九銀十”期間還要多。進入4月份,每天簽約銷售期房和現房總量更高達612套,在4月15日甚至達到803套。
去年5月初,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擔心房價經過宏觀調控后會出現“報復性反彈”,現在看來竟成讖語。
“高供應量”
前3月北京新開項目比去年同期增長一倍
目前北京樓市不僅房價高、成交量高,供應量也持續走高。按正常邏輯推理,房價高將導致成交量下降,供應量高又會抑制房價漲幅。但在現實當中,這三者卻背離常態,交織出一幅奇特的樓市現狀。
根據搜房新房網統計,前三個月北京新開項目78個,而去年同期僅僅為38個,增長了105%.進入3月,新盤放量更是集中爆發,48個新盤中首次入市項目達14個,老盤后期項目也有34個。據了解,這些新盤多數是“8·31”過關項目,去年由于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推遲入市,今年因受資金和土地政策等方面壓力,從1月就開始加快了入市速度。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居民購房意愿也跌至歷史新低。未來三個月打算買房的居民人數占比為18.2%,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分別降1%和3.8%。從調查的7個大城市看,北京、天津和上海三個直轄市居民購房意愿明顯下降。
在意愿購買力下降的同時,另一個不協調的數據則是北京房價依舊持續上漲,這就使北京樓市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怪圈。對于購房者而言,如果買房,多半會感覺房價太高,不買,看著房子價格幾乎每個月都在漲,也怕日后更買不起。這種彷徨的心態已成為目前北京普通購房者的真實寫照。
“其實房價一直在上漲。只是2005年以前的上漲是靠城市價值的提高,也就是道路及其他配套設施改善,這是健康的。但到2006年第一季度,我感覺房價上漲只有三分之一存在這種合理因素。”北京朝陽大地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段枚焱認為,2006年一季度房價上漲不健康苗頭已比較明顯。“日后不敢說北京會不會重蹈上海覆轍,但顯然是有點問題了。”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