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風起云涌,商品房價格跌宕起伏,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穩定房價也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2006年社會關注的目光仍聚焦于房價。4月25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編撰、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房地產藍皮書》在京發布。藍皮書以房價為主線,提出“環房匹配指數”概念,并對中國35個大中城市(2000-2004年)“環房匹配指數”進行了評價,并指出,中國房地產價格長期走勢是上升,而不是下降。
《房地產藍皮書》預測,全國房價將長期上漲,2006年呈現小幅升高。看了這樣的預測后,我想起了今年春節晚會上的小品“鄰居”。那個小品中有幾句臺詞很搞笑,“高檔高檔,就是讓你們高高興興地上當,現在的發展商,撒泡尿就說是溫泉”;“買一樓接地氣,純屬狗年放狗屁!”得出“全國房價將長期上漲”的結論,是想讓人“高高興興地上當”,還是讓咱們感到絕望?時下已經是七成以上的居民買不起房了,買了房的人中相當一部分也成了“房奴”,是的,價格上漲看上去就是大勢所趨,隨著開放程度的越來越高,能源一類的產品對外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與房地產有關的一部分產品的價格也將上漲。但價格上漲也應該是有限度的吧?我們現在的房價和家庭收入的比值是不是已經高得有些離譜了?有些人一輩子不吃不喝才能掙來一套房子吧?
再說那個所謂的“環房匹配指數”,這是不是在造概念?和開發商說的“買一樓接地氣”能有啥區別?什么是“環房匹配指數”,看了半天的新聞我也沒看明白。新聞中說,房地產市場是區域市場,房價變動受地價、居民收入、政策、人口、房屋造價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與經濟、社會大環境以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也有重要關系。房價問題就變成以城市為單位的房價變動與房地產市場環境的匹配問題。這意思好像是說房價是地方性的,把全國的事情放到一起比并不合適,是不能用農民的平均收入去說北京的高房價的。這也就是說,北京的高房價有高房價的道理。但北京人也買不起北京的房了吧?2006年北京的房子哪里是什么小幅上漲呀?現在就已經徹底漲瘋了吧?而這么瘋,其中到底有多少理性的成分?
房子終歸不是普通的商品。希望專家們把這個道理弄明白,講清楚,千萬不要用“接地氣”之類的說法忽悠人。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