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上周六到上海展覽中心采訪題為“世界頂級生活體驗中國峰薈”時,很意外地在這國際奢華品展會上碰到一名新加坡來的高級營銷人員。
他負責向到場中國新貴及富人介紹的,是一套高檔的私家影院家居器材。擁有這部裝在沙發底下的影視器材的人,不單可觀賞電影,還能有觀賞三維(3D)電影般的感受,在觀賞警匪片或星球大戰等動作片時,能真實感受到劇情的緊張與震撼力。
據知,這部由加拿大研發,商品名稱為D-Box的私家影院器材已經引進新加坡。在引進中國大陸時,供單人沙發裝置的影視配套,定價是1萬2000美元,供雙人沙發裝置的配套則定價1萬5000美元。這高檔次的“家居品”,在新加坡家庭都未見普遍,怎么就對中國市場那么有信心?
新加坡來的高級營銷人員說,在中國社會頂層階級的人士的比率再小,在絕對數上“有錢人還是蠻多的”,也會越來越重視生活素質,“就像新加坡人一樣”。
中國經濟近10多年來的確高速增長,但基本上仍是個窮國。中國國家統計局上月發布的公告顯示,2005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的年均工資為1萬8405元(約3600新元),相當于每月平均工資僅1533元。然而全球的開發商都相信,這只是個階段性的數據,無論中國從第三世界國家晉升到第一世界的俱樂部需要多長時間過渡,單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線城市的市場,就足以讓它們愿意花心思放長線,挖掘今天及等待未來的“金庫”。
我初到上海時,曾對門市經常冷清的高檔商品店感到納悶,怎么撐啊。上海的朋友總會說,這些店每天只要有個富太太走進來,她們的購買力就足以支持幾天的開店成本。這是個等待釣大魚,而不惜暫時虧小本的搶灘模式。這和10年前,上海只有美美百貨等少數商店出售奢侈商品的情況已今非昔比。
上周末在上海舉行的“世界頂級生活體驗中國峰薈”,即是個典型例子。從黃金馬桶到名貴的跑車、豪宅,以及來自阿爾卑斯山的高價天然礦泉水,加上兩天會展預留的7000張VIP票票價是每張350元人民幣,展會鎖定的客戶群可想而知。
美國資深市場研究專家吉姆•泰勒(Jim Taylor)曾指出,當富人是一個逐步學習的過程,起碼要15年才能真正懂得過富人生活。而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富豪幾乎都是新貴,他們大多還保留著致富以前的購物習慣。
上述頂級生活奢品展的協辦機構VNU亞洲展覽集團坦言,展會的一大目的是要“告訴更多的富豪什么才是他們應該有的生活方式。”
富豪怎么過有品質的生活需要“教育”,普羅大眾更希望“教育”這些富豪怎么回饋社會。一名讀者在上海一家報紙上撰文說,公眾對富豪的生活說三道四,貧富懸殊拉大,公眾心理不平衡“只是問題的表面”,群眾真正反感的是富人一方面炫耀財富,另一方面又“為富不仁、社會責任感缺失。”
有調查顯示,中國45%的財富掌握在10%的富人手中。但在1000萬家注冊公司中只有1%的公司曾經捐助過慈善事業。這名讀者說,“這些失衡的慈善數據令廣大公眾心理難以承受”。
為此,他認為,市民或網友對頂級奢侈品展如果有不滿,“并不是什么仇富心態,而是廣大公眾希望富人多一點愛心,多一份社會責任。如果能做到這些,貧富階層達成心理和解不是沒有可能。”
(來源: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吳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