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開了摩肩接踵的擁擠,免去了長途跋涉的勞頓,選幾本好書,靜靜地找個角落細細閱讀。在春日明媚的陽光下,“五一”長假期間,有相當一部分人選擇了伴著書香過“五一”。
從1999年起,中國開始實行“五一”、“十一”長假政策,黃金周出游一度成為人們的慣例。然而,從今年“五一”長假開始,越來越多人們選擇“不出門過節(jié)”的度假方式。
對于42歲的銀川市民馬先生來說,這個“五一”長假最大的收獲莫過于讀了幾本心儀已久的書。他說,平日里一直很忙,很少能靜下心來看書。而自己平時又很喜歡一些歷史古籍,難得這個“五一”休假,可以靜心讀一些書了。
種種跡象表明,在經(jīng)歷了7年10多個“金光燦爛”的黃金周之后,人們對黃金周七天長假的思考開始趨于理性。寧夏假日辦負責人認為,中國人的度假方式正在轉(zhuǎn)型并趨于成熟。
銀川市商業(yè)銀行的張駿在這個長假期間選擇了與女友一起健身。在銀川市浩康健身俱樂部,剛從跑步機上下來的他邊擦汗邊告訴記者,以前對于休閑的認識僅限于旅游,結果發(fā)現(xiàn)很累,尤其是很多人擠到一起出游,真的是“花錢買罪受”,還不如呆在家里自己安排。
在銀川市中山公園,不時可以看到一些三口之家或幾位老人坐在草坪上聊天,還有一些呼朋引伴的年輕人在林蔭道上打打鬧鬧。
從今年“五一”黃金周開始,不僅傳統(tǒng)的“快餐式”“牧羊式”的旅游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自駕游、農(nóng)家游、探險游、市內(nèi)游等“個性化旅游”所取代,旅游已經(jīng)不再是國人度假的唯一選擇。多樣化和理性化的度假方式越來越多受到人們青睞:體育館、健身房、圖書館、駕駛學校訓練場地和各種短期培訓班成為人們在黃金周的“度假勝地”,甚至看書、睡覺、散步、購物也成為另一種輕松愜意的“不出門過節(jié)”的度假方式。
人們不再蜂擁出游、“趕集”式度假,也不再盲目跟風或是購物,而是把“黃金周”看成工作和學習間歇中的長假,從適合自身的角度出發(fā),自由安排、有效利用時間,理性消費,充分品味現(xiàn)代社會帶來的精神和物質(zhì)雙重享受。(來源:新華網(wǎng),作者:劉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