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 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媒體聯系。)
紅燈籠是中國店的象征,在這里我們將貨行,飯店,打包店等統稱為中國店。
中國店發展至今,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再從多到少,這種現象是有目共睹的。其實這是市場經濟規律的體現,是必然的結果。究其原因有二。
其一,是中國經營者自身方面的原因。大家記得,上世紀90年代末期,當中國貨在希臘市場還非常貧乏時,中國店在希臘國土上幾乎也是空白。第一批淘金者們由擺地攤賣散開始,當時中國貨在市場上奇缺,有人敏銳地察看到了商機,初創了第一家貨行,即“龍鳳貿易公司”,該貨行的創立標志著中國經營者在希臘市場的銷售渠道中批發環節上開創了先河。他們由擺地攤開始完成了資金的原始積累,實現了經營道路上的第一個目標,當他們向下一個目標前進時,根據當時市場形勢,于是選擇了批發這個銷售環節。“龍鳳”創立后,中國貨仍供不應求。于是“龍鳳”第一、第二,相繼涌現。中國貨源源不斷流入希臘市場,但還滿足不了需求者們的胃口。要批發中國貨得到貨行排號站隊,中國貨緊缺,貨少人多,供需矛盾突出,求大于供,即賣方市場,銷售商們進貨較難,能買到中國貨的少之又少。銷售渠道不暢。這時第一批經營者意識到了零售店這個銷售環節。便成立了第一家零售店。開業以后生意異常火爆,當第一批開店的經營者們著實賺了一把后,刺激了第二批、第三批經營者們。于是有了眾多的效仿者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大把的歐元紛紛流入了他們的腰包,他們賺了個缽滿體滿。中國貨,中國經營者們在希臘也基本站穩了腳跟。紅燈籠不斷掛在了希臘大中城市的街頭巷尾。零售店的出現日益滿足了需求者們的胃口。這時市場供需日趨平衡。經營者們開始美滋滋地有些暈暈然,去賭場,逛紅燈區,也偶有人在,有些人失去了方向和目標,這時危機也悄悄開始萌發了。
其二是希臘國情與市場的原因。希臘是第一批加入歐盟的國家之一,也是歐盟中經濟欠發達的國家。經濟基礎較薄弱,工業規模小,技術落后,是傳統的農業國。造船,航運,旅游,服務業是支柱產業。希臘一直以來是移民輸出國。目前在海外的希臘人有近五百萬,接近本土人口的一半,但希臘并不很積極地接受那些外國人成為自己的國民,特別是那些來自窮國家的人,像阿爾巴尼亞,巴基斯坦,波蘭,羅馬尼亞,前蘇聯地區國家的人。盡管近兩年希臘GDP總值有小幅增長,但從05年開始受國際石油價格上漲的沖擊,及2004年奧運會赤字的影響,加上步入老年社會每年財政需對老年人有大量支出費用,希臘經濟形勢一直下滑。政府各部門與服務人員辦事效率低下,程序繁瑣,內容冗長,可以說用“少、慢、差、費”。筆者曾在K市場部分擺攤賣貨,賣菜的經營者們,他們大部分是阿爾巴尼亞等外國人,本國希臘人則寥寥無幾,從這點可見國情一斑。
希臘市場受經濟下滑的影響一直未有好轉,該國市場完全依靠市場自身的功能調節,政府很難對市場進行干預。目前希臘市場物價上漲,居民日用消費品價格居高不下,而大部分商店的商品30%—50%降價也無人問津,筆者曾來K市場接觸到一些中國店的老板們,他們將店內的貨拿到市場去賣,每件商品就是降到本錢或本錢以下也滯銷。現在市場上大部分是中國貨,只有少部分商品如牛仔服系列暢銷,而中國店的生意更是清淡,交易低靡,每天銷售300-500歐元不等。少數中國店開始轉讓關閉,紅燈籠正逐漸減少,這種現象反映了市場規律在起作用,當賣方市場買方市場轉換時,平衡被打破,商品不斷增加,很多商品供大于求,仍已過剩。勢必出現當前的現象。
當前希臘市場是買方市場屬不爭的事實。但中國貨還不斷涌向希臘市場,雖然廉價,但有些人開始對中國貨持懷疑態度,這種現象將持續多久,大家須拭目以待。
筆者認為,事物的發展規律既然是曲折的螺旋式上升,目前希臘市場這種形勢不妨采取退一步,進二步的方法,靜而觀之,等待時機。如有些中國店老板們將店關了后開始投入其他項目,種植,養殖等。既然中國店在希臘已站穩了腳跟,但目前希臘市場還有很多不利因素,但前景還是廣闊,筆者衷心希望中國店餓老板們有信心,有能力,將紅燈籠再次增多,而今邁步從頭越。(希臘《中希時報》/供稿;作者: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