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10日電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隨著中央和地方啟動地方各級黨委分批集中進行換屆,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地方領導干部大換班逐漸拉開帷幕,在大換班中選拔領導干部的標準也將實現第三次轉型。同時,中央在此次人事換屆中對領導班子配備實行剛性化管理,進行了數額量化。
明年中全部完成換屆
今年3月,中組部部長賀國強曾表示,今年地方黨委將開始換屆,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14個省,明年上半年完成17個省市區。這也意味著,全國31個省市區明年上半年前將全部完成地方黨委換屆。
為防止在集中換屆中出現跑官要官等現象,年初中組部和中紀委聯合發文要求地方嚴肅人事紀律,同時各省紀檢委也相應加速運轉。截至目前,遼寧、山西、江西、河南、云南等省紀委已下發通知嚴申組織紀律。“監督地方黨委換屆是我們這整個一年的工作重點,現在各項工作的開展正處于最重要階段。”中紀委新聞處處長吳戈表示。
中央黨校黨建專家葉篤初介紹稱,8—15年通常是一個領導換代周期,現在正處于又一個新老替換的接點,有一大批領導處于退休年齡,同時一批廳、局、處級干部正處于三四十歲的有為年齡。
“每年都有領導干部零星替換,但集中替換一般出現在五年一次的黨代會上。”葉篤初說。根據慣例,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在2007年召開,在此之前,地方需要依次由下而上舉行各級黨代會,也必將實現黨委領導班子的換屆。
三次領導干部大換血
“這次從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地方各級黨委的集中換屆,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三次領導干部大換血。”葉篤初表示。
前兩次分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央提出要培養成千上萬的接班人,并提出“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選拔標準;上世紀90年代初期,建設市場經濟的指導思想確立,選拔干部側重在市場上敢闖敢干,能帶來GDP最大化的官員。
不同的時代背景形成不同的干部選拔標準。一位長期負責黨的組織工作的中央領導人在4月浙江考察時表示,當前抓好黨的各項工作最終落腳點是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
近期下發的《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做好今明兩年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換屆工作的通知》(下稱“文件”)也強調,要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效作為考核干部政績、評價干部的基本標準。
對此,葉篤初解讀道,促進社會和諧和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選拔干部時要綜合更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需要考慮候選干部人氣指數和支持比例、環境保護等等。
數字化要求
在中共中央下發的文件中,除了提出新的選拔標準外,還對領導班子配備改革提出了明確的數字化要求。文件強調,領導班子配備改革共四個要點:
精簡領導班子職數,省級黨委常委職數一般為11—13人,西藏、青海、新疆可以14~15人;
減少副書記職數,除兼任政府正職的副書記之外,一般可設1名專職副書記;
擴大黨政領導交叉任職,黨委常委和政府副職可交叉任職2—3名;
規范任職年齡,省委書記、政府正職副書記為65歲,紀委書記為63歲,其他為60歲。在提名上述三類任職人員時,如果年齡分別已經是63、61、58,則一般不列入提拔行列。
此外,在干部年輕化方面,換屆時要達到:省級黨委班子中50歲以下的要有3名,45歲左右的要1名。
“交流”替代“升貶”
3—4月,葉篤初走訪了四川、廣東、湖北、福建、山東、浙江等地,與當地干部進行了多層次交流,明顯感受到了現在地方換屆有了“參與、透明、民主、監督,”這八個字的氛圍。
葉篤初還發現,此次集中換屆實際對黨的組織能力,干部隊伍建設能力,干部權力的任命和監督能力具有全面推進作用。
他認為,過去任免干部是“上去了”和“下來了”,而現在的概念是交流,由于所有干部不是終身,為了人盡其才,實行干部交流。交流的意義在于增加領導干部知識和能力的多面性,東部干部到西部交流,少數民族干部去非少數民族地方交流,省里干部到市里任職進行交流或反之,在交流過程中實現領導班子的結構優化。
中組部2006年工作要點還明確,優化領導班子結構要注意從國有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選拔優秀人才。(孫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