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本屆比賽男隊一場不輸,創造了湯杯歷史上少有的佳績
★ 文/洪鋼
“五一”黃金周的最后一天,中國羽毛球隊在日本東京進行的世界羽毛球團體錦標賽決賽中,3∶0完勝丹麥,連續第二次將湯姆斯杯、尤伯杯雙雙捧回中國。加上去年奪得蘇迪曼杯,中國隊繼續著“三杯聚首”的榮耀。
如果說中國隊輕松奪得尤伯杯在人們預料之中,那么奪得湯姆斯杯的過程也是一帆風順就多少有些意外。賽前,面對正在崛起的馬來西亞新秀、連續戰勝中國主力的丹麥老將,衛冕湯杯看上去并不容易。但最終男隊一場不輸,全勝奪冠,創造了湯杯歷史上少有的佳績。湯杯曾一度從中國隊手里失去了12年,可為什么現在中國隊優勢竟變得如此之大?
印尼羽球王朝覆滅
在說中國隊之前,不妨先來看一看另一個羽毛球王國 印度尼西亞隊。從1996年到2002年,印尼隊奪得過湯杯五連冠;1992年~2004年,包攬4枚奧運羽球男子金牌,可本屆湯杯,印尼隊卻內憂外患。
今年湯杯小組賽期間,印尼頭號雙打陳甲亮、西吉特因為在比賽中負于韓國選手導致矛盾公開化,此后的比賽他們再也沒有上場。陳甲亮與西吉特性格不合,前者穩重踏實,而后者作風散漫,經常無故不參加訓練。雖然兩人早在1997年就合作奪得世錦賽男雙冠軍,但近十年來,這對組合始終分分合合,今日終于徹底分道揚鑣。大賽期間主將失和,對全隊的影響不能說不大。
而第一單打陶菲克竟成了全隊軟肋,四場比賽輸了三場。過去,陶菲克小有名氣就已經難以約束,因為自帶教練、獎金分配等問題,一度揚言退出國家隊。近年來,他連奪奧運會、世錦賽冠軍,被評為印尼最佳運動員,又做了政府高官的乘龍快婿?梢韵胍姡袢盏奶辗瓶,在印尼隊更是無人能管。2002年亞運會男團決賽,陶菲克因為一個誤判,丟下全隊拂袖而去,導致比賽中斷一個多小時。今年湯杯,陶菲克面對記者提問,回答要在世錦賽上才和林丹一決高下,似乎團體賽的輸贏不在他心上。
另外,印尼羽協和國家隊管理混亂、官僚作風嚴重,尤其是在獎金分配方面的不透明做法,讓很多隊員萌生去意。近十年來,數十名印尼羽毛球運動員流失到國外,其中不乏好手,如為美國奪得世錦賽冠軍的吳俊明,在雅典奧運會上代表新加坡淘汰林丹的羅納德。今天印尼隊青黃不接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他們的衰落,客觀上造就了中國隊奪冠的輕松。
中國隊:從“我要走”到“我要留”
李永波在湯杯決賽之后說,“雖然丹麥隊也很優秀,但是在隊員管理和隊員的自我約束能力方面,他們是無法和我們相比的。”的確,良性的管理體制,使中國羽毛球隊受益匪淺。
2004年雅典奧運會之后,張寧、夏煊澤、陳宏、高和張軍等隊員一齊向中國羽毛球隊提出,并先后正式提出申請,將來退役后希望留隊做教練。一個隊中同時有這么多知名運動員要求留隊做教練,在整個中國體育界都幾乎沒有過。當時,李永波自豪地說,“這么多著名選手希望留在中國羽毛球隊,說明這個集體是有吸引力的。雖然他們能不能留隊,還要經過隊委會討論,但我們會盡力滿足他們的愿望。”
之后不久,在羽毛球隊委會上,五名隊員的申請均獲得通過。現在,張寧、夏煊澤已經開始分擔部分教練的工作。
和2004年不同的是,4年前悉尼奧運會之后,羽毛球隊葉釗穎、龔智超等九位世界冠軍、奧運冠軍同時退役,無一人留隊做教練。而當時龔智超等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完全可以再打下去,如今張寧30歲的年齡仍然堅持留在國家隊。前后比較,反差為何如此之大?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中國體育吸收職業化元素十多年之后,各運動隊都嘗試在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尋找一種平衡。中國羽毛球隊也是一樣。經過多年摸索,比賽獎金的分配方式、比例已經形成一個合理的、固定的模式。例如,現在羽毛球隊雙打運動員將得到自己比賽獎金的48%,其他部分歸管理中心和國家隊。這套透明的機制,無論對于教練還是隊員,根據比賽成績,個人利益能落實多少有據可查一目了然。無疑,收入和成績掛鉤是最能調動運動員積極性的,這保證了他們的付出能得到相對應的回報。
國家隊內的堅實梯隊
中國羽毛球隊的知名運動員也許只有十來人,但是整個中國羽毛球隊卻多達上百人。現在羽毛球隊分為一、二、三隊,分別是國家隊、國家青年隊和國家少年隊。通過全國比賽,成績列前的適齡隊員都可能進入國家青、少年隊,并獲得參加國際比賽的機會,再通過內部的選拔賽,還有機會進一步升入國家隊,參加成人的國際比賽。而在國家隊內部,一名球員根據他們升降賽中的成績,很自然地會在一、二、三隊升降。
通過一、二、三隊的建設,中國羽毛球隊的金字塔塔基建得足夠厚實,特別是由于二、三隊的存在,可以說國內最好的青少年球員都能被國家隊“收入囊中”,加以精雕細刻。本次參加湯尤杯比賽的陳金、謝中博、郭振東、蔣燕皎、盧蘭等人,都是這幾年二、三隊為一隊輸送的優秀球員。
除了運動員梯隊,國家隊的教練組也有相當龐大的陣容。以一隊為例,除了陳興東兼管男雙和混雙組,男單、女單、男雙、女雙和混雙都分別有自己的主教練和助理教練,這是其他球隊很難做到的。尤其是像丹麥男隊、荷蘭女隊這樣的歐洲球隊,在整個湯尤杯期間,都只有一名教練。僅從這一點,他們如何能同中國隊較量?
沒有聯賽,中國羽毛球仍是座金礦
面對上百人這樣龐大的隊伍,中國羽毛球隊的開支是個大問題。在改成中心管理之后,國家對運動隊直接投入十分有限,很多項目都是通過創辦職業聯賽來開發市場,吸收贊助,可只有羽毛球的職業聯賽始終沒有搞起來,然而這并不妨礙中國羽毛球隊越來越龐大,且越來越“富”。
對于職業聯賽,李永波有自己的看法。今年3月成都大師賽期間,他對記者說,國內很多項目的聯賽都不成功,還影響了國家隊,中國羽毛球最主要的任務還是為國爭光,因此羽毛球項目不適合開展聯賽。
實際上,一談到體育職業化,就去搞聯賽,也許是一個誤區。中國羽毛球隊的做法是立足于自身品牌,充分挖掘國家隊這個金字招牌的商業價值。今年初,中國隊和聯邦快遞簽約,后者成為中國隊隊服胸前廣告贊助商。雖然簽約金額沒有對外透露,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聯邦快遞已經取代尤尼克斯成為中國羽毛球隊第一大贊助商,這份合同為中國隊帶來了一筆不小的收入。
對于國內企業來說,他們不具備國際大公司的實力,國家二隊、三隊就成為他們的“主攻”對象,例如福建凱勝贊助中國青年隊(國家二隊),南京勝利贊助中國少年隊(國家三隊)。中國羽毛球隊的發展也同樣給國內廠商帶來了宣傳推廣的平臺。
目前,在中國體育經濟尚不發達的情況下,羽毛球市場更無法和足球、乒乓球相比,但是國家羽毛球隊卻讓自己成為了市場中最搶手的“香餑餑”,并且把國內羽毛球市場的絕大部分資源都集中在了自己身上。合全國之力來打造一支隊伍,顯然,這既適應“舉國體制”,又順應現階段中國體育市場化發展的做法,使中國羽毛球隊嘗到了甜頭。
在李永波擔任中國羽毛球隊總教練之后這十幾年,恰好是中國體育職業化改革的十幾年,中國羽毛球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發展的方式。至少從湯尤杯的全勝戰績看來,中國羽毛球隊不論是成績還是自身經營,都已經把所有的對手遠遠拋在了身后。 ★
(作者為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解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