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動機
明天,最后一倉混凝土將澆筑完成,全長2309米的三峽大壩就要全線到頂,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土建項目全面進入收尾階段。
大壩工期提前9個月,工程質量創下水電建設史上的奇跡。大壩全線到頂意味著什么?三峽工程給我們帶來了什么?該如何全面客觀地評價三峽工程?帶著這樣的問題,本報記者對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進行了專訪。
對話人物——曹廣晶:忠孝難兩全
2002年,曹廣晶被任命為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副總經理。
曹廣晶手機的開機問候語是這樣一句話,“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也是曹廣晶最為欣賞的一句話。在用行動證明自己“以水為上”信念的同時,他也詮釋了“忠孝不能兩全”的古語。
在三峽大壩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一個外國的技工老是想回國去。曹廣晶就問他,為什么這么想回去。那個工人說他已經有三個月沒有見到他媽媽了。曹廣晶不以為然,對他說,你才三個月沒有見到你媽媽,我已經有三年沒有見到我媽媽了。那個工人聽了,吃驚地沖著他的同伴們大喊:“Hehasn‘tseenhismotherforthree yearsjustfortheseconcrete(他就為了這點混凝土三年沒見母親)!”
工期提前是自然結果
新京報:三期工程比計劃提前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趕工期的結果?
曹:不存在趕工期,這是一個自然的結果,是總結以往經驗、創新突破的結果。我們原計劃是參照國家先進建造水平制定的,但是在施工過程中技術水平在不斷提高,施工者也在不斷創造新紀錄,工程提前也很自然。
新京報:工期提前對工程質量是否有影響?
曹:國務院質量檢查專家組4月份對工程的評價就很好,主要就是大壩無裂縫。實際上廠房還是有裂縫,但是廠房主要是發電用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作為攔水主體的大壩,確實沒有裂縫。
新京報:是不是以前大壩出現了裂縫,所以這次就有了改進?
曹:二期大壩確實是出現了30多條裂縫,過去有句話叫做無壩不裂,大壩出現裂縫是正常現象。這次三期工程大壩無裂縫主要還是因為管理上的精細化,對裂縫出現的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管理上也更加盡心,責任心很強。
新京報:這么大的工程有沒有返工的情況?
曹:有。這也是三期工程一個很大的改變,我們實行了嚴把關,不行就停下來重做,過去可能遷就,但三期工程這個觀念就樹得很清楚,不行堅決拆,堅決停。三級壩就停過兩次,以后不光是有缺陷就拆,自己不滿意也拆。三期右岸廠房葛洲壩施工,模板都已經豎起來了,但是感覺不滿意,我沒有說,他們就很自覺地拆了。現在做的工程達標沒有問題,但是我們對自己要求更高,希望做得更好。
新京報:以前的遷就會不會對大壩質量造成隱患?
曹:這有個前提,工程肯定是合格的,只是檢測標準有個范圍,所謂遷就只是沒有達到優質,沒有達到標準的上線,但合格是肯定的。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