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山雨已來風滿樓。
“這是遲早的事情。”5月17日上午,在被問到宏觀調控是否會再次來臨的問題時,京城一位地產商這樣對本刊記者說。果不其然,當天晚上,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播發了這樣一條新聞: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當天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措施,會議提出了進一步引導和調控房地產業的六條針對性措施。
很快,在一些地產記者的MSN上,就已經出現了“國六條”的字樣。第二天,全國各大小媒體紛紛報道、解讀新出的“國六條”,并聲稱新一輪的地產宏觀調控正式全面啟動。
上一輪調控失效?
確切地說,近年來政府對于地產的宏觀調控起始于2003年中。從“8·31大限”、央行調息,到“國八條”“新八條”和“七部委八條”,以及后來的一些財稅和金融政策;再到現在的“國六條”,可以說,調控手段和政策一直未斷。然而事與愿違,盡管在這些政策作用下,市場上曾經出現了很長時間的觀望,但觀望之后房價依然面臨上漲的壓力,主要城市房價上竄跡象明顯。
5月1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4月底,中國大陸完成商品住宅投資額同比增長22.6%。與此同時,北京、深圳、廣州等大城市的房價仍在高位運行。而商品房空置面積達1.2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8.9%。
“國家一調控,房價就上漲。”京城一位地產商將最近一輪房價上漲歸因于上一輪調控。
這位地產商以北京為例向本刊記者說,政府說限制別墅等高檔住宅的發展,于是郊區的別墅全賣火了;政府又說三環以內不再批新地,于是三環以內的房子全漲價了;現在政府要積極發展二手房市場,于是京城的二手房又開始瘋漲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產評論員對本刊分析說:“近兩年來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宏觀調控許多在結果上導致消費者做出了不合理的消費決策。”
“2004年的宏觀調控以及2005年春的房地產新政,在為房地產熱降溫上,我認為基本上是失敗的。”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近日指出。
陶冬認為,此前的宏觀調控只是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制止銀行貸款流向地產商。“這對個別小地產商可能是致命的,但對于資金充沛的大地產商而言,反而為他們趁機擴張提供了方便。海外熱錢也在此時順勢進入了中國房地產市場。”
“2005年的國內房地產宏觀調控基本失敗。因為2005年國務院宏觀調控目的是穩定房價,但實際結果沒有達到,在上海、深圳、廣州、北京,房地產價格上漲幅度甚至接近20%。”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易憲容教授從調控結果上對本刊記者分析說。
在易憲容看來,兩年的地產宏觀調控實際效果如此之差的原因在于,有關部門對房地產市場判斷不明確,從而沒有決心來調控這個市場,也就不可能用有效的市場工具來調控。
而中國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袁鋼明也認為,從去年“國八條”頒布以來,宏觀調控從土地供應和房地產信貸投資兩方面對房地產業進行了調控,“現實的情況是,中央制定的這些措施在地方政府的執行上已經大打折扣,所以說調控失效。”袁鋼明說。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