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日電 臺灣問題專家王建民在香港經濟導報上撰文指出,隨著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與投資環境的改善,以及大陸經濟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與投資環境的變化,臺灣較具優勢的傳統企業紛紛加快在越南的投資步伐,部份大陸臺資企業也轉戰越南,臺資銀行隨著臺商向越南的轉移接踵而至,越南正在成為繼大陸之后臺商又一重要投資地區。這是值得關注的現象。
文章指出,臺商在越南投資范圍較為廣泛,但主要是包括紡織、塑料、制鞋、家具、木器、紙品、水泥、摩托車與自行車等在內的傳統產業,與臺商對大陸、泰國、馬來西亞等以電子產業投資為主體有很大區隔。
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臺商就開始赴越南投資,并在臺灣當局“南向政策”鼓勵下,公營企業帶頭赴越南投資,但進展并不順利。近年來,在越南吸引外資政策的鼓勵與經濟快速發展帶動下,以及大陸投資環境的變化,臺商加快了對越南的投資。依越南政府統計,2004年,臺商投資居越南引進外資的第二位,2005年則超過新加坡上升到第一位,累計投資金額為80億美元,投資項目超過3000個。
文章指出,越南曾被臺商稱為“臺商大陸投資的備胎”,特別是近兩年來,臺商對越南與大陸投資出現極大反差,對大陸投資增長放慢,而對越南投資大幅增長,這是值得關注的現象。
目前臺灣許多知名大企業、大集團也相繼在越南積極布局。臺塑、統一、寶成、慶豐、大亞、中興紡織、“中國石油”、三陽機車、味丹、臺紙、臺南紡織、豐泰、永豐余、東元等一批大企業在越南有大量投資。其中,越南成為臺塑集團繼美國與祖國大陸之后海外第三大投資重地,投資總額累計超過10億美元,接近在大陸石化業投資的13億美元。
以臺塑集團為例,臺塑集團正在構建臺灣、大陸、越南的投資策略布局與未來發展規劃。依其投資布局,未來以臺灣的麥寮基地為核心,發展石化上游產業的芳香烴、苯乙烯單體與PP等,以體現“根留臺灣”;大陸的寧波位于長江三角洲,符合發展信息工業用原料,發展以中游的ABS樹脂與聚苯乙烯(PS)等為主的石化原料;越南則以下游產品如聚酯纖維、瓶用聚酯粒、紡紗、雙軸延伸聚丙烯薄膜等化纖產品與塑料產品,預期越南將成為臺塑集團下一個最重要的投資重鎮。
而在銀行業方面,文章指出,臺灣當局啟動第一次“南向政策”后,在政策性鼓勵下,臺灣的慶豐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中國信托商業銀行”等在越南設立辦事處。近年來,隨著臺商在越南投資的增加,越南外貿的快速增長,企業對資金需求增加,臺灣銀行看好越南前景,加快了在越南布局步伐。自1993年臺灣慶豐銀行在越南設立第一家分行起,到2005年底,臺灣銀行在越南有18家分行或辦事處,其中2003~2005年設立的就有10家。越南已升至臺灣銀行在海外設立據點總數的第三位,僅次于美國、香港。
臺資銀行在越南的資產總額超過8億美元,2005年10月底稅后盈余超過11億美元,平均年貸款總額超過30億元新臺幣。越南臺資銀行還參與國際銀行聯貸業務,其中,“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越南分行參與里昂信貸銀行等銀行主辦、有大陸中國銀行參與的一宗金額達1.2億美元的越南臺灣興業投資聯貸案,使臺灣銀行在越南的金融市場有了新的發展。
對于越南為何能成為臺資投資熱點,文章列出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80年代末期以來,越南加快經濟改革,開放市場,積極鼓勵臺外商投資。特別是越南積極赴臺招商,不斷向臺商推薦高科技、水產、海產及農業技術等投資項目,以吸引臺商。
二、越南經濟在東南亞地區經濟增長快速,前景看好。下一個五年計劃(2006-2010)中,越南經濟增長預計在7.5~8.5%之間。正是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臺商的投資。
三、越南社會政治相對穩定,與東南亞其它國家比較,人民勤勞,生產成本低,投資環境較為優越。一位臺商明確表示,“越南政治安定,投資政策明確,工資便宜,對臺商很有吸引力!
四、越南對美出口享有關稅優惠。2004年初,越南與美國簽署《美越雙邊貿易協議》,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勞力密集型產品的關稅稅率由30%、40%同時降為16%。
五、大陸采取經濟宏觀調控政策,投資環境變化,土地與人力成本上升,電力能源供應緊張。加上西方國家不斷對大陸產品出口進行反傾銷等,令臺商轉向越南發展。
六、中國大陸入世后,紡織品等出口增長迅速,與歐美的貿易磨擦迅速增加,加上人民幣的升值趨勢,也促使臺商轉向越南等地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