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今年3月,我就得到5個孩子輟學的消息。”5月23日,北京師范大學農民之子協會“一幫一”助學活動的負責人趙雪晴這樣告訴記者。
從2001年開始,“一幫一”助學活動總共為貴州省貴定縣幾所中小學的100多名貧困學生尋找到了資助者。“過去的一年里,我們資助的孩子輟學的不少于11個”。
早在2004年,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等6省17所農村初中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
早在2004年,東北師大農村教育研究所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山東、湖北等6省17所農村初中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學生平均輟學率超過40%。今年3月12日的《長沙晚報》報道,湖南省益陽市某村今年共有4名大學畢業生,其中3名找不到工作。回憶起剛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的風光,有人后悔了:“讀太多書沒用,初中就夠了,關鍵是要能賺錢。”
一時間,“讀書無用論”的旋風又一次刮起。這引起了輿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最新完成了一項共有2323人參加的調查,內容就是關于“讀書無用論”的。記者發現,受訪者對“讀書”一詞,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種是“學習知識”,另一種是“上學、拿文憑”。
調查顯示,公眾并不認為“學習知識”是沒用的。一個有力的數字說明了這一點——90.4%的受訪者認為“讀書有用”。但同時,也有42.8%的受訪者認為“光有學歷、文憑沒用”,35.3%的受訪者認為“讀多少書找不到工作也沒用”。
“30年前的‘讀書無用論’說的是‘讀書越多越反動’,這和現在的新‘讀書無用論’有著本質區別。”陜西省的讀者張先生在來信中說,“新讀書無用論”更多的是指“上學沒用、學歷沒用、文憑沒用”。
之所以說這些沒“用”,是因為現在大學生面臨的嚴峻就業形勢。不久前,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缺口超過 1400 萬,比2005 年增加100 多萬人。
其實,即使是得到錄用通知的人,多半心情也不會太好。近日一項網絡調查顯示,在已簽約的應屆畢業生中,47.1%的人月薪在1500元以下。小賈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年7月他就要畢業了,可現在工作還是沒有著落。“還是有單位要我的,不過價錢很低,月薪只有1000元。我想再等幾天,再不行就只好簽了”。
“大學生應該定位為普通勞動者。”一位教育部負責人這樣說。話雖如此,可要是一味指責大學生“眼光高”、“擺身段”,似乎也有些不近人情——畢竟,他們是千軍萬馬一路拼殺過來的,也是為高等教育支付過高昂成本的。全國政協委員孫繼業在今年兩會上算過一筆賬,一名農民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個孩子上大學。
有了這樣的付出,無論是誰總希望得到起碼的回報,至少應該能讓人看出“上大學和不上大學就是不一樣”——這是人之常情。當這并不奢侈的愿望屢屢被就業的殘酷現實“挫折”了的時候,“讀書無用”的說法難免就有了發芽的土壤。
本次調查顯示,37.1%的人認為,要想遏制“讀書無用論”,必須對現行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進行改革。30%的人認為,“國家應當首先解決教育成本太高的問題”。25.9%的人認為“應當下大力氣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52.1%的受訪者認為,相信“讀書無用論”的人會越來越少。
調查背景:本次調查執行時間為 2006年4月24日~2006年5月25日,收到有效問卷2323份,其中回寄問卷553份,網絡填答問卷1770份。受訪者中71.6%為男性,35歲以下的占87.5%,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占81.2%。
【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謝小亮】